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叠合与融通(近世中西合璧建筑艺术)/中国建筑的魅力

叠合与融通(近世中西合璧建筑艺术)/中国建筑的魅力

  • 字数: 240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李海清//汪晓茜
  • 商品条码: 97871121583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2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汪晓茜,江苏扬州人,工学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历史及理论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世界建筑与艺术史、中国近代建筑、建筑遗产保护更新以及可持续人居环境设计等方面。 迄今已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市、校院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及10余项遗产保护更新工程。近年来在国内最高与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书籍、教材等8部,并陆续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建筑图书奖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分会勒·柯布西耶奖。 李海清,1970年生于安徽,工学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建筑技术史和绿色建筑的本土化设计策略,以及由此拓展的当代中国建筑之建造观念问题。 2004年出版专著《中国建筑现代转型》,以技术史的独特视角考察中国近现代建筑;近年致力于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的建造模式理论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南京萧娴纪念馆等重要实践项目30多项,多次指导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国内建筑设计竞赛或作业评比中获奖。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综述 近世中国建筑艺术视野下的“中西合璧”现象 1.1 “中西合璧”建筑艺术之范式 1.2 “中西合璧”建筑概览 第二章 中国古典式样新建筑 高端折中与高超技艺 2.1 基督教本土化与教会建筑 2.2 天才的实验:南京中山陵与广州中山纪念堂 2.3 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固有式”建筑 2.4 大学校园建筑的别样探索 2.5 新中国:“社会主义内容与民族形式”背景下的“大屋顶” 2.6 “冷战”时期的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在建筑界的影响 第三章 现代建筑+中国元素 以时代精神为基调的民族性表达 3.1 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式的现代建筑” 3.2 追逐潮流的近代商业金融类建筑 3.3 新中国官方建筑运用民族形式的低调处理 第四章 非专业的民间智慧 以中国文化为本的叠合途径 4.1 中西文化交融的标本:里弄住宅 4.2 各具特色的私人宅院 4.3 “洋门脸”和“中华巴洛克” 第五章 意义 “中西合璧”建筑的历史影响 5.1 “中西合璧”建筑是一种跨文化现象 5.2 至今仍在持续扩展的影响 图片来源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