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兰克福学派史(评判理论与政治)/莱茵译丛

法兰克福学派史(评判理论与政治)/莱茵译丛

  • 字数: 25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瑞士)埃米尔·瓦尔特-布什|译者:郭力
  • 商品条码: 978750975279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虽屡遭宣告死亡,法兰克福学派却令人惊异地不 断展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更有迹象表明,它正被新 一代重新组合并得到继承发扬。这一方面必然与该学 派独具特色的创始人马克斯·霍克海姆和特奥多·W. 阿多诺有关——他们的文章及学术著作仍受到人们的 不断探讨研究;另一方面,如尼克拉斯·卢曼所推测 :“马克思主义的火山” 绝没有“灰飞烟灭”,它们 仍然生生不息。 埃米尔·瓦尔特-布什编著的《法兰克福学派史 :评判理论与政治》是人物生平、研究所历史、当代 史与哲学政治学之间紧密联系的一大集成……《法兰 克福学派史:评判理论与政治》介绍了评判理论的各 个分支,展现了核心人物霍克海默与阿多诺,代表人 物本雅明、波洛克、诺伊曼、马尔库塞等人的专长、 贡献及其分歧。
作者简介
埃米尔·瓦尔特尔-布什(Walter-Busch, Emil),生于1942年,先后在苏黎世、图宾根、柏林和法兰克福大学学习社会学、哲学和历史(1969年在特奥多尔·W·阿多诺和尤尔根·哈贝马斯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1974年起在苏黎世大学担任社会心理学私人讲师。1977年起,在圣·加伦大学长期担任社会心理学和实用社会研究的讲师和兼职教授。1989年至1999年担任巴塞尔大学客座教授,1983年至1992年以及2000年10月后担任劳动和劳动法研究所领导暨所长。2007年10后,瓦尔特尔-布什教授退休。
目录
中文版前言/1 前言/3 第1章 导言式概述:从“马克思咖啡厅”到“马克斯咖啡厅”/1   第1节 大商人赫尔曼·韦尔资助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所的动机/2   第2节 20世纪30年代:马克斯·霍克海姆的所长体系/11   第3节 1930~1949年:研究所的圈内圈外/18   第4节 研究所重返美因河河畔的法兰克福/25 第2章 霍克海默以哲学为导向的社会研究规划/35   第5节 “烦恼与痛苦,这是人生的表达方式”/36   第6节 霍克海默的跨学科研究规划/48   第7节 1930~1940年:“评判理论”——共同的理论基础/54 第3章 1934~1950年在美国:剖析法西斯主义,体验民主/84   第8节 弗里德里希·波洛克的“国家资本主义”观/86   第9节 弗朗茨·诺伊曼的对立观点:民族社会主义是“极权式垄断资本主义”/98   第10节 加利福尼亚的理论研究:《辩证论证解明运动》,战略情报局的德国问题专家/124   第11节 研究所课题:关于权威型及偏见的研究(Die Autoritarismus-und Vorurteils-Forschung)/145 第4章 1950~1970年:评判理论的分化/176   第12节 特奥多·W.阿多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位思想大师/178   第13节 弗朗茨·诺伊曼为重建西德政治学作出的重要贡献/228   第14节 赫伯特·马尔库塞:革命理论的火焰与灰烬/248   第15节 小结:评判理论——马克思主义“死火山”之一?/305 缩写/321 参考文献/323 人名索引/34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