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淮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演变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经济管理学术文库

淮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演变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经济管理学术文库

  • 字数: 244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万伦来
  • 商品条码: 97875096265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面对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广 大矿产资源型地区亟 待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万 伦来等编著的《淮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演变 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以我国具有代表 性的矿产资源型地区——淮河流域,尤其是以全国14 大煤炭基地之一的 淮河流域安徽段两淮地区为考察对象,研究探索矿产 资源开发一工业化 推进一生态环境演变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阐明该流 域矿产资源开发的 环境效应动态趋势及诱因,揭示该流域生态环境时空 变化格局,提出了 淮河流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 策与措施。 《淮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演变与新型工 业化道路研究》研究视角新颖、内容体系完整、分析 系统深入,可供从事资源环 境经济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 参考,也可供政府 机构从事矿产资源管理的领导干部学习借鉴,是相关 专业研究生、MBA、 MPA教学培训的学习材料。
作者简介
万伦来,1963年12月生于安徽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东南大学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经济、产业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研究1O多项。荣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先后在《世界经济》、《中国农村经济》、《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中国软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70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编著教材2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第2章 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 2.1 矿产资源蕴藏量 2.2 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 2.3 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状况 第3章 生态环境系统演变的动态趋势 3.1 生态环境的内涵 3.2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 3.3 淮河流域安徽段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3.4 淮河流域综合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第4章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系统的交互作用 4.1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相关理论 4.2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 4.3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5章 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环境行为研究 5.1 煤炭采选企业环境行为概况 5.2 煤炭采选企业环境行为的综合评价 5.3 煤炭采选企业环境行为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第6章 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影响因素 6.1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差异 6.2 生态环境差异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6.3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7章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实证分析 7.1 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7.2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7.3 安徽省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实证研究 第8章 工业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8.1 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回顾 8.2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8.3 淮河流域安徽段工业化综合评价 第9章 工业化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 9.1 区域经济差异现状。 9.2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9.3 模型的估计及检验 9.4 工业化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 第10章 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研究 lO.1 指标选取和模型确立 10.2 计量结果及分析 第11章 新型工业化道路路径选择 11.1 高科技化 11.2 信息化 11.3 低碳化 11.4 其他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