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元帅斯大林(修订版)(精)

大元帅斯大林(修订版)(精)

  • 字数: 94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俄)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译者:何宏
  • 商品条码: 978750975218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865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有截然相反的评价。生前,他的功绩被过分渲染 、夸大,被视力如同“神”一样伟大英明的领袖;身 后,由于种种原因,他及与他有关的一切又变得“声 名狼藉”和“威信扫地”,而今这些又被人们重新审 视。 作为斯大林的同时代人,俄罗斯著名作家弗拉基 米尔·卡尔波夫,在收集、分析和研究了大量有关斯 大林资料的基础上,写作了《大元帅斯大林(修订 版)(精)》一书。《大元帅斯大林(修订版)(精)》由 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所著,他以全面、客观和公正 的视角,阐述了斯大林生前几十年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尤其浓墨重彩地记述了斯大林作为最高统帅领导苏 联军民抗击法西斯德国并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辉煌胜 利的历程。此书2004年出版后,旋即成力俄罗斯最畅 销的书之一,并在2006年荣获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文 学奖,即“2006年度俄罗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历史文学奖”。2012年为纪念作者弗拉基米尔·卡尔 波夫90周年诞辰,俄罗斯再版了此书。本修订版根据 俄罗斯2012年的新版书做了相应的增补和更改,使之 更为完整。 在这个有近百年的大量文献、事实、人物及其行 为构成的历史画卷中,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和知晓一 个真实的斯大林。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卡尔波夫 1922年7月28日生于奥伦堡一个职员家庭里。塔什干的一个中学毕业,1939年进入塔什干列宁军事学校。学习期间发表了第一篇诗作,练习拳击,是中亚军区和中亚的冠军。 毕业前夕(1941年2月4日)被捕,并被军事法庭根据刑法第58条因反苏鼓动判刑。1942年10月前在塔夫达劳改营服刑。1956年被平反。 从1942年10月起在加里宁方面军惩戒连服役,后来是列兵、军士、第134师第 629步兵团步兵侦察排中尉。参与捕获79个“舌头”,因此多次获政府奖励,包括获最高奖励——苏联英雄的称号。 第三次负伤并在野战医院治疗后被派往总参谋部高级侦察学校学习。1947年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在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毕业。1954年前在总参谋部工作。在这期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研究所夜校部(帕乌斯托夫斯基讲习班)。 1954~1965年在中亚克孜勒阿尔瓦特、马雷、库什卡服役。先后任团长、副师长和塔什干军事学校副校长。 服役25年后退役,是苏联作家协会会员(从1962年起),出版过一些作品。 1973~1975年是《十月》杂志第一副主编。1979~1981年是《新世界》杂志第一副主编。 198l~1986年任《新世界》杂志主编。 著有许多著名的中长篇小说:《永恒的战斗》、《元帅杖》、《活捉》、《不只是利剑》、《统帅》、《朱可夫元帅》(三部曲)、《被处决的元帅们》、《军官们早生白发》等。 1986年在作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书记,一直领导苏联作家协会至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曾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和苏共中央委员。 曾荣获国家奖和国际奖。 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文学博士,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军事科学院名誉院士。
精彩导读
托洛茨基在津津乐道“钟表匠的儿子们”凶恶地 枪杀军官时指的 不就是雅科布松吗?正是雅科布松毫无缘由地枪杀了 杰出的前军官、俄 国天才的诗人尼古拉·古米廖夫。雅科布松亲自判处 古米廖夫死刑时并 不是法官,而只是个侦查员。他在四次简短的讯问中 并没有查明古米廖 夫的任何罪行,但却写了:“结论:……我认为必须 对尼古拉·斯坦尼 斯拉沃维奇·古米廖夫(雅科布松太匆忙了,连古米 廖夫的父名都弄错 了,把“斯捷潘诺维奇”写成了“斯坦尼斯拉沃维奇 ”)这个人民和工 农革命公然的敌人处以极刑——枪决。” 于是古米廖夫被处死了。 在这里我要提到许多国家形成的传统:在一个伟 大历史人物统治时 代终结或走下政治舞台后,过一段时间便开始有各种 回忆录或揭露不久 前事件和人物的作品出版。现在这些书不必再因揭露 了过去幕后事件的 种种秘闻以及以前保密的手段和动因而担心受到惩罚 或伤害。 通常这些都是相当真实的文献。我这样说是为了 不加证明和论证地 引用这些回忆录中的几段话。 广为人知的英国间谍布卢斯·洛克哈特因策划反 苏阴谋被揭露并被 驱逐出俄国,他在他的《英国间谍》一书中写道:“ ……英国间谍机关 打算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托洛茨基和列宁的意见分歧 。” 洛克哈特与托洛茨基建立了经常的联系,他常常 直接在托洛茨基的 办公室里与他见面(托洛茨基当时是外交人民委员), 从他那里获得 “关于政府情况和对各种问题决定的第一手信息”。 洛克哈特在他的书 中不加掩饰地谈到他“想和托洛茨基一起组织大规模 叛乱”。 1918年3月,英法情报部门策划派军队在摩尔曼 斯克登陆,由英 国陆海军武官克罗米领导这一行动。行动计划预定在 摩尔曼斯克集结相 当数量的白卫分子并把捷克斯洛伐克军调到那里去。 这个军当时在乌克 兰,应通过西伯利亚和远东运往欧洲。这个军共有5 万人。密谋分子想 把捷克人用于暴动。 洛克哈特为了实现这个计划而请托洛茨基帮助, 据洛克哈特说,托 洛茨基“同意把捷克军派往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 斯克”。“托洛茨 基表明有决心同协约国合作……他一贯向我们提供我 们要的东西,想方 设法在摩尔曼斯克与协约国更好地合作。” 这一切对苏维埃共和国有可能造成事态严重恶化 的危险。捷克斯洛 伐克军当时已经准备好发动反苏维埃叛乱,可能打到 莫斯科和彼得格勒 附近。 列宁坚决禁止把捷克斯洛伐克军调往摩尔曼斯克 ,从而防止了托洛 茨基和洛克哈特实施他们的图谋。 1918年夏,捷克斯洛伐克军的官兵在途经西伯利 亚时发动叛乱, 占领了许多十分重要的城市。接着,他们回师西进, 占领了乌拉尔和伏 尔加河中游地区的城市,占领了萨马拉和塞兹兰。 由于托洛茨基的“帮助”,这一切本来可能是在 离彼得格勒不远的 摩尔曼斯克发生的(本来就是这样打算的)。 1918年7月6日,社会革命党人布柳姆金刺杀了德 国大使米尔巴赫 (为了重新挑起与德国的战争)。这次行刺成了左派社 会革命党人叛乱 的开始。他们逮捕了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 ,准备冲进正在举 行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大剧院。 但是列宁抢先一步,下令逮捕所有在大剧院里的 左派社会革命党 人。 阴谋失败了。全俄肃反委员会逮捕了许多人。但 应该指出某些细 节:萨文柯夫策划叛乱用的是洛克哈特和赖利、法国 大使努兰斯和捷克 民族主义者马萨里克的钱。 托洛茨基在谈到是谁杀害了米尔巴赫并从而发动 了大规模反革命行 动时说的话很有意思:“……他是我秘书处的成员, 亲自与我保持联 系……他是左派社会革命党反对派的成员,参与了反 对布尔什维克的叛 乱。是他杀死了德国大使米尔巴赫……每当我需要有 勇敢的人时,布柳 姆金总是由我调遣。” 但是这也不是洛克哈特所说的他“想和托洛茨基 ”一起搞的阴谋。 后来这件事被称作“大使们的阴谋”,由洛克哈 特和赖利策划。顺 便提一下,赖利(罗森布吕姆)是敖德萨人,一个爱尔 兰船员和敖德 萨犹太人的儿子。他是英国间谍、经验丰富的情报人 员,会使用七种语 言。正是赖利制定了“大规模叛乱的计划”。 这个计划大胆而实际,它预计1918年8月28日布 尔什维克中央委 员会在大剧院举行非常会议(确切的日期是从什么地 方知道的呢?这可 是要由政治局决定的!)时,赖利将让用200万卢布收 买的克里姆林宫 警卫队长派拉脱维亚步兵(得到相应指示的)守住各个 门口。那时这 些“警卫”会根据一定的信号关上各道门,把武器瞄 准会议的参加者。 预定由赖利领导的特别行动队将冲上舞台,逮捕党的 领导人,当场杀死 列宁。同时为叛乱做好准备的6万官兵将在全城开始 行动,而协约国军 队和尤登尼奇的队伍将扑向彼得格勒。 计划考虑得很周到,做了细致准备,还考虑了社 会革命党人6月叛 乱失败的教训。 这一回赖利、洛克哈特和其他的间谍干得十分卖 力。赖利有一个全 俄肃反委员会工作人员的证件,他可以到处出入。他 的间谍可以混入克 里姆林宫、红军司令部,为他掌握必要而充分的信息 。 但叛乱失败了。捷尔任斯基比英国阴谋分子棋高 一着,把他们全都 逮捕了,并举行了审判,洛克哈特和其他英国间谍都 被投入监狱。后来 捷尔任斯基用他们换回了被英国逮捕的布尔什维克( 其中包括未来的苏 联外交人民委员马·李维诺夫)。 P36-38
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章 革命家们 一 最初的经历(不加评论的事实) 二 国内战争。察里津保卫战 三 在西方面军。粉碎邓尼金 四 1920年的苏波战争 五 斯大林是列宁的继承人 六 主要的政敌(最初的经历) 七 重要的警告 八 斯大林和俄国正教会 九 关于战略 十 争夺军队的斗争 十一 农业集体化 十二 背后一击 十三 基洛夫遇害 十四 军事阴谋 十五 关于镇压 第二章 战争的达摩克利斯剑 一 与德国接近。秘密条约(1939年8~9月) 二 和平的日子 三 苏芬战争(1939年秋~1940年初) 四 欧洲的战争(法国战败:1940年5—6月英德战争) 五 清除托洛茨基 六 精神因素 七 比萨拉比亚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八 莫斯科一柏林。1940年 九 培养统帅 十 战略计划 十一 希特勒的计划 十二 斯大林揭开帷幕 第三章 伟大的抵抗 一 一切是这样开始的 二 最初的几天 三 在莫斯科(处决巴甫洛夫) 四 斯摩棱斯克战役 五 组建波兰军队 六 斯大林个人的不幸 七 在敌人一方(1941年7~8月) 八 西南方面军是“阿喀琉斯的脚踵” 九 斯大林与朱可夫的冲突(叶利尼亚) 十 战略外交 十一 列宁格勒防御 十二 “台风”威胁 十三 莫斯科会战 十四 誓死抵抗 第四章 1942年的严峻考验 一 反攻(对喘息时机的试探) 二 弗拉索夫 三 挑选能干的战友 四 1942年的冬季战局 五 高加索会战 六 事事关心 第五章 战略转折 一 伏尔加河畔的大决战 二 在敌人一方(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日子里) 三 “指环”战役 四 让宗教为祖国服务 五 突破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六 沃罗涅日交战 七 库尔斯克突出部 八 向第聂伯河进军! 九 德黑兰会议 十 国歌 十一 科尔孙一舍甫琴柯夫斯基合围 十二 在敌人一方…… 十三 普罗斯库罗夫一切尔诺维策战役 十四 在敌人一方…… 第六章 彻底歼灭 一 在“巴格拉季昂”战役之前 二 第二战场 三 “巴格拉季昂”战役 四 同保加利亚的和平之战 五 南斯拉夫之结 六 斯大林为什么饶了希特勒一命 七 华沙起义 八 克里米亚会议 九 最后的战局 十 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 十一 在敌人一方(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期间) 十二 胜利前夕 十三 在敌巢里 十四 子虚乌有的运动 十五 攻克柏林 十六 受降。胜利! 十七 几位胜利者的速写 第七章 伟大的强国 一 初见和平(秘密行动) 二 会见霍普金斯 三 胜利阅兵式 四 波茨坦会议 五 斯大林怎样使美国的原子“裂变” 六 击败日本 七 斯大林的错误 八 朱可夫遭贬黜 九 复兴 十 对左翼的关注 十一 探索新战略 十二 斯大林殒命 十三 “历史”公案 十四 个人崇拜 十五 总结(附言) 作者简历 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