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

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

  • 字数: 23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吴淑琼
  • 商品条码: 97875161274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转喻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分布于语 言结构的各个层面 (包括音位、词义、语法、语篇、语用等),但语法 中的转喻研究一直未 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其研究成果较为零散,未 成体系。有鉴于此, 吴淑琼编著的《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 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为基础,尝试把语法转 喻视为概念转 喻的一个分支,从理论构建和语言事实分析两个方面 ,对其加以系统探讨 和阐发,旨在揭示隐匿于语法结构背后的认知机制, 丰富和拓展概念转喻 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范围。《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 转喻研究》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语法转喻的含义 和本质特征;二是语法转喻的运作模式;三是语法转 喻在汉语句法结构中 的体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第一,对语法转喻的定义、动因、本质特征、功 能、始源的实现方式 等进行了系统描述和阐释。基于对以往语法转喻定义 的评述,本研究根据 语法的内涵提出,语法转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的语法转喻指语法系 统中所体现的概念转喻;狭义的语法转喻则指对句法 成分的分布或整体句 法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的概念转喻。本研究持狭义的 语法转喻观,认为句 法结构是具有典型语法特征的语言现象,并将语法转 喻置于句子层面来 分析。 语法转喻的产生有其深层的多重动因。语言思维 的产生过程和体验哲 学为其提供了哲学基础,完型趋向理论和扩散激活理 论是其产生的心理学 基础,语言的理据性和语言经济性原则为其提供了语 言学基础。 作为概念转喻的一个分支,语法转喻的本质特征 主要体现如下: (1)语法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属于概念现象;(2 )语法转喻具有语法 效应,必定会对语法结构产生影响。语法转喻与系统 功能语言学所称的语 法隐喻截然不同:前者是一种概念现象,后者是一种 语言现象。通过与其 他转喻类型的对比分析发现,部分指称转喻在改变始 源语义的同时,也改 变了其语法属性,从而导致句法成分分布的变化,因 此当属于语法转喻的 范畴;语法转喻具有层级性,有高层和低层之分,不 只限于Ruiz de Men doza及其合作者所认为的高层转喻;语法转喻与词汇 转喻构成一个连续 统,二者间并无明确界限。 除概念转喻的一般功能外,语法转喻亦有其独特 的功能:(1)语法 转喻是语法结构意义建构的基本原则;(2)语法转喻 是语言创新表达的 认知理据;(3)语法转喻是一种句法策略。传统上认 为转喻的功能主要 是指称,因此,转喻始源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是名词 。本研究发现,语法 转喻始源的实现方式呈多样性和复杂性,名词、动词 、形容词、动宾结 构、主谓结构、定中结构、整句等均可担任始源。 第二,构建了语法转喻的运作模式,阐释了影响 其运作的基本要素。 本研究认为,语法结构和概念转喻之间呈双向互动关 系:概念转喻是语法 结构形成的认知理据,语法结构对概念转喻操作起促 使或限制作用。本研 究提出了“语法转喻链”的概念,认为概念转喻对语 法结构的作用通常 需经多次认知参照活动方能完成。在语法转喻的运作 过程中,语境起着重 要的调控作用。语法转喻在句法结构中的具体实现路 径有两种:一是通过 改变始源的语义和语法属性,从而导致句法成分分布 的变化;二是转喻的 目标义直接导致句法结构的重构。对于不同句法结构 而言,语法转喻的具 体操作表现形式各异,各种因素对其影响程度亦不相 同。 第三,考察了语法转喻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作用 。为进一步验证和完 善语法转喻的理论探索,本研究选取了汉语中的动结 式、形容词谓语祈使 句、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变换三类句法现象分别进行个 案分析。 汉语动结式的语法转喻分析旨在探究语法转喻对 句法结构的生成和句 法成分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动结式的句法生成过 程体现了“部分激 活整体”的转喻思维。动结式是一个同时包含使因事 件和结果事件的双 表述语义结构,在进行句法表征时,可以凸显致使场 景的不同侧面,由此 形成不同的语法结构。动结式的表层句法结构仅充当 认知参照点功能,为 通达整个致使场景提供心理通道。汉语动结式致事的 实现形式多样,包括 典型致事与非典型致事。典型致事表示事件或活动, 非典型致事又有内在 与外在之分。非典型内在致事体现了“凸显的语义角 色代使因事件”的 语法转喻操作过程,非典型外在致事则牵涉语法转喻 链。语法转喻能够对 动结式致事实现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作出统一解释 。 汉语形容词谓语祈使句的语法转喻分析旨在探究 语法转喻对整个句式 结构形成的作用。对“形容词+点”祈使结构的分析表 明,静态形容词 能为表动作的祈使结构所允准,当归因于语法转喻“ 结果代动作”;阐明 该结构产生的认知动因有助于明晰结构中形容词的语 义特征,即形容词的 意义限定为动作行为所导致的某种结果或状态,因而 必须具有“可控性” 和“可度量性”。 对汉语动宾结构中宾语变换的语法转喻分析意在 表明语法转喻对语法 结构形成的综合作用。研究发现,动宾结构中的宾语 变换归因于三类语法 转喻操作:一是关系项名词实体发生转喻导致宾语变 换。担任宾语的名词 实体之间存在概念邻近关系,一个概念实体可以为另 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 理可及,从而导致宾语之间的相互转换。二是宾语的 语义角色发生转喻导 致宾语变换。在动作ICM中,各个语义角色之间具有 概念上的邻近关系, 凸显的语义角色可通过转喻操作代替受事占据宾语的 位置。三是动词的语 义发生转喻导致宾语变换。动词语义通过转喻操作发 生变化的过程中,其 语法属性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与之搭配的宾语类型也 随之而变。分析结果 不仅展现了语法转喻对句法成分分布的作用,而且表 明其对整个动宾结构 形成的影响。 对三类句法结构的深入分析从不同层面阐释了语 法转喻对语法结构的 作用,揭示了语法结构背后的认知理据,同时也例证 了语法与转喻之间唇 齿相依的关系,以及语境对语法转喻操作的制约作用 。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语法转喻视为概念转喻的一 个分支,对其进行了 较系统的理论阐释,并以几个典型的汉语句法结构为 例,对语法转喻的操 作过程进行了实例解析。语法转喻研究有助于洞察语 法结构内部的认知机 制,进一步揭示一般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 上开启了概念转喻研究的新视野,加深了对语法结构 本质的认识,同时拓 展了概念转喻的应用范围,为概念转喻的认知解释力 提供了新的佐证。
作者简介
吴淑琼,女,湖北当阳人,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认知科学系访学,师从认知语言学家Mark Turner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研究》、《外国语文》等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校级科研课题7项。参编教材2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内省法 二、溯因推理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五节 本书结构 第二章 语法转喻研究概观 第一节 概念转喻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语法转喻的宏观研究 一、Jakobson的研究 二、Ruiz de Mendoza及其合作者的研究 三、Panther&Thomburg的研究 四、Langacker的研究 五、Brdar&Brdar—Szabo的研究 六、Waltereit的研究 七、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 第三节 语法转喻的微观研究 一、词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 二、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 三、语法转喻的跨语言对比研究 第四节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语法转喻的理论描述 第一节 语法转喻的界定 一、现有语法转喻的定义及不足 二、语法转喻的工作定义 第二节 语法转喻产生的动因 一、哲学基础 二、心理学基础 三、语言学基础 第三节 语法转喻的本质特征 一、语法转喻的概念性 二、语法转喻的语法效用 三、语法转喻与语法隐喻的区别 四、语法转喻与其他转喻类型的关系 第四节 语法转喻的功能 一、语法转喻是语法结构意义建构的基本原则 二、语法转喻是语言创新表达的认知理据 三、语法转喻是一种句法策略 第五节 语法转喻始源的实现方式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语法转喻的运作模式和操作过程 第一节 概念转喻的操作机制 一、转喻映射观 二、转喻凸显观 三、心理可及观 四、本研究中概念转喻的操作机制 第二节 语法转喻的运作模式 一、运作模式的提出 二、概念转喻与语法的互动关系 三、语法转喻链 四、语境对语法转喻操作的调控作用 第三节 语法转喻操作的具体过程 一、对句法成分分布产生影响的语法转喻操作过程 二、对整体句法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的语法转喻操作过程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语法转喻与汉语动结式 第一节 汉语动结式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动结式生成的认知模式 一、句法结构生成的认知模式 二、动结式的生成过程 第三节 动结式生成的语法转喻分析 第四节 认识性动结式的生成动因分析 第五节 动结式致事的语法转喻研究 一、动结式致事的分类 二、非典型内在致事的语法转喻分析 三、语法转喻操作的句法和语义限制 四、语法转喻操作中语境因素的影响 五、非典型外在致事的语法转喻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语法转喻与汉语形容词谓语祈使句 第一节 形容词谓语祈使句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语法转喻与“形容词+点”祈使结构 一、“形容词+点”祈使结构的句法特征 二、“形容词+点”祈使结构的生成机制 三、语法转喻操作的动因 四、“形容词+点”祈使结构中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类别 五、语境对语法转喻操作的调控作用 第三节 “形容词+点”祈使结构为什么不能看做动词“V”的省略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语法转喻与汉语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变换 第一节 汉语动宾结构中名词性宾语类型的多样性 第二节 前人的研究及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宾语变换的语法转喻视角 第四节 关系项名词实体发生转喻导致的宾语变换 一、名词的本体知识 二、关系项名词实体所体现的转喻关系 三、解构宾语变换的转喻机制 第五节 宾语语义角色发生转喻导致的宾语变换 一、邻近性与动作ICM 二、宾语语义角色变换的语法转喻运作模式 三、工具宾语的语法转喻分析 四、处所宾语的语法转喻分析 五、动宾结构的语法化 第六节 关系项动词语义发生转喻导致的宾语变换 一、动词语义发生转喻的具体操作过程 二、动词语义发生转喻和宾语变换 第七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