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的平民化变迁与儒学变化--对汉初儒学的一种审视

社会的平民化变迁与儒学变化--对汉初儒学的一种审视

  • 字数: 29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肖仕平
  • 商品条码: 97875097461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4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社会的平民化变迁与儒学变化--对汉初儒学的 一种审视》编著者肖仕平。 《社会的平民化变迁与儒学变化--对汉初儒学的 一种审视》内容提要:西周后期以来,贵族社会衰落 ,原为旧贵族所拥有的上层社会位置为 平民所获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社会出现平民化走势 ;汉立政之初,当时 的社会上层在成分来源上普遍出自平民,社会平民化 的历史走势被推向顶 点;在随后的王朝历史进程里,上层社会又逐步走向 贵族化,并最终完成 了它由平民化到贵族化的转变。本书以为,这两个阶 段的社会结构变迁是 我们理解汉初儒学思潮衰盛变化以及当时儒学思想自 身嬗变的根据。 就儒学思潮的衰盛变化而言,汉政权建立之初, 社会上层的平民构成 造成平民意识凸显于社会,因同平民意识能相接榫, “黄老之说”流行开 来,并成为汉初政治的实际指导思想。然而,随着汉 初历史进程的推进, 儒学亦渐兴盛:其一,随汉初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层 开始了由平民化到贵 族化的转变,社会上层原本具有的平民意识逐步减弱 乃至终结,这造成当 时以黄老学说为政治指导思想的这个来自统治层自身 观念上的依据不复存 在,它与上层社会的贵族化教育一道,最终催化出儒 学官方思想地位的确 立;其二,汉兴之后,平民化的社会背景亦提供儒学 文化获得礼仪、器物、 民风和教育等层面逐步兴起之契机,促成了儒学的全 面复起。 就儒学思想自身所发生的变化而言,先秦的孔孟 儒学具有鲜明的贵族 性格,与之有别的是,在贵族社会瓦解、社会走向平 民化的历史背景下, 荀子给儒家学说添加了具有平民性格的思想因素,荀 子此举削弱了儒学原 有的贵族性格,开启了汉初儒学的发展方向。陆贾处 于平民化气息最浓烈 的汉初伊始时期,他使荀学所延续下来的儒学的平民 性格成分走向极致。 而在贾谊的思想里,作为当时上层社会走向贵族化这 一时代特征的反映, 贵族化思想成分开始被唤起。陆、贾之后的韩婴则倡 导心性修养,重建 “性善论”,他的学说是孔孟儒学贵族化历史乐章之 回响。景武之际,汉初 上层社会已经完成了贵族化转变,董仲舒因而有原本 儒家传统所拥有的贵 族性格的思想成分,但在西周后期开始的社会平民化 所带来的君与民相对 的新政治格局下,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也必须面向平民 ,他通过吸纳平民意 识建立起以“天”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在这个新体 系中,他又将分别具 有平民性格与贵族性格两种不同性格的儒学思想因素 整合在一起,造成思 想发展史上儒学面貌的改观。
目录
引 言——研究视角的确立 上篇 社会的平民化走向与汉初儒学思潮的兴起 第一章 社会的平民化走向与汉初乍始思想领域里儒家和黄老学的状况 第一节 社会结构的演变:周秦以来贵族社会衰落的历史趋向 第二节 汉立政之初上层社会的平民构成状况及当时社会精神风貌 第三节 汉初乍始儒学沉寂、黄老兴盛的思想状况 第二章 汉初社会上层和执政人员思想的贵族化与政治上的儒术独尊 第一节 汉初社会上层的贵族化 第二节 汉初中央政府执政人员成分构成上的平民性质之改变 第三节 儒学官方思想地位之确立 第三章 儒学文化在礼仪、器物、民风和教育层面的汉初复起 第一节 儒学文化在礼仪和器物层面的复起 第二节 儒家文化在民风层面的复起 第三节 知识精英了解和掌握儒学的风潮之形成 下篇 社会的平民化走向与儒学思想的汉初演变 第一章 前提性问题的探讨——从孔孟到荀学:先秦儒学的文化性格及其变化 第一节 孔孟儒学:心性问题的提出与贵族精神 第二节 荀学:儒学贵族性格之减弱与平民性格之加入 第二章 陆贾儒学:儒学平民性格成分的极致化 第一节 陆贾承接荀子的法家思想因素及弱化儒家贵族文化性格之体现 第二节 陆贾承接荀子之“性”“礼”思想及其儒家向平民性格方向的推进 第三节 陆贾思想中的黄老因素与平民文化性格成分的极致化 第三章 贾谊儒学:承接荀、陆之学与贵族性格思想因素的重拾 第一节 贾谊对荀、陆平民文化性格思想因素的存续 第二节 贾谊重拾儒学的贵族思想因素 第四章 韩婴儒学:儒学贵族化乐章之历史回响 第一节 心性修养——韩婴著作中位置显著的话题 第二节 重建性善论——韩婴学说恢复孔孟儒学贵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第五章 董仲舒儒学:吸纳平民意识的儒学新体系与贵族、 平民两种性格思想因素的整合 第一节 新体系之儒学的建立与平民意识的吸纳 第二节 董仲舒学说对贵族性思想成分的留存与贵族、平民两种性格思想因素的整合 结 语:儒家的文化性格及其启示 附 录 文献综述 主要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