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族教育学通论

民族教育学通论

  • 字数: 700
  • 出版社: 教育科学
  • 作者: 哈经雄//滕星
  • 商品条码: 97875041211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24
  • 出版年份: 2001
  • 印次: 2
定价:¥71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哈经雄,教授,男,1937年出生,回族,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务院学位办学位评审组成员,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美国休斯顿大学世界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顾问。曾任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其学术专长:民族高等教育管理。哈经雄教授多年从事民族教育理论与研究,广泛涉猎民族文化、经济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学术影响的著作和论文。其中《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1999年获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专著填补了国家空白。还有多篇论文获国家和省部级奖。近年来多次应邀前往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地讲学,并与国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由于哈经雄教授在民族教育学领域的卓越学术成就,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滕星,1953年生,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任副秘书长)、国际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创新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持“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20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历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所长和《民族教育研究》学术期刊主编;1993年在职随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林耀华教授攻读教育人类学博士学位。曾获美国富布莱特(Fulbright)高级学者基金、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和“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并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访问。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香港等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合作研究,并参与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福特基金会、日本文部省等国际研究项目。主持和参与国内外十余项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学术专长领域:民族教育学、教育人类学、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等。学术专著:《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族群、文化与教育》。主编与合著的学术著作:《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民族教育学通论》、《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中国民族教育50年》、《民族教育经济学》、《20世纪中国民族理论、政策与教育》、《西部开发与教育发展博士论坛》等,其中《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获国家图书奖二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获全国教育科学二等奖,《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民族教育学》、《民族教育经济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参与编写了《教育大辞典·民族教育分册》、《文化学辞典》;翻译作品有《终身教育导论》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成功曾获国家图书奖二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目录
第一章 民族教育学学科基本理论 第一节 民族教育的概念与民族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 第二节 民族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体系 第二章 民族教育学发展史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 第一节 民族教育学发展史 第二节 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若干归因理论 第三章 世界民族教育及跨文化教育理论概述 第一节 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况 第二节 世界跨文化教育理论流派综述 第四章 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与民族教育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民族生态 第二节 经济文化类型与民族教育 第三节 物质生活方式与民族教育 第四节 社会组织结构与民族教育 第五节 人口迁移与民族教育 第五章 文化生态环境与民族教育 第一节 文化生态环境理论 第二节 文化生态诸因子与民族教育的关系 第六章 民族语言与民族教育 第一节 世界民族语言概况 第二节 世界双语教育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 第三节 世界双语教育模式 第四节 世界双语教学理论流派 第五节 双语教学方法论 第六节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七章 民族心理与民族教育 第一节 民族心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民族文化差异与民族心理差异 第三节 民族心理差异与民族教育策略 第四节 民族心理的研究方法 第八章 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外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三节 中国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历史沿革 第四节 民族教育改革与民族教育立法 第九章 民族教育体制与管理 第一节 民族教育体制概述 第二节 中国民族教育体制 第三节 中国民族教育体制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 第十章 民族幼儿教育 第一节 原始氏族“大家庭”的幼儿教育 第二节 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民族幼儿教育 第三节 民族幼儿现代公共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十一章 民族基础学校教育 第一节 民族学校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 第二节 民族学校的教学战略 第三节 民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节 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第五节 民族学校教育评价 第十二章 民族高等教育 第一节 民族高等教育的含义 第二节 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 第三节 民族高等教育的制度 第四节 民族高等教育的价值 第五节 民族高等教育的典型案例:新中国的民族院校 第六节 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成就、问题与发展 第十三章 民族职业教育 第一节 职业教育概述 第二节 民族职业教育的重大价值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中国民族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十四章 民族师范教育 第一节 少数民族中等师范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第二节 少数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第三节 中国民族师范教育制度 第四节 少数民族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重视对少数民族师范教育的研究 第十五章 民族成人教育 第一节 成人教育概述 第二节 民族成人教育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民族成人学习心理与教学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 第五节 当代国外民族成人教育 第十六章 民族教育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民族教育学研究方法性质与特征 第二节 民族教育学研究基本步骤 第三节 民族教育学具体研究方法 第十七章 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第一节 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第二节 21世纪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少数民族面临的问题与民族教育的任务 第四节 未来全球民族教育的展望——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附录一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及主要分布地区 附录二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简表 附录三 中国民族院校概况 附录四 中国民族教育大事记(1949—1998) 作者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