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农村视角/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

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农村视角/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

  • 字数: 23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陈家涛
  • 商品条码: 97875097475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农村视角 》内容介绍:在农业生产领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全面推行瓦解了原有的人民公社,代之以家庭、集 体双层经营体制;在农产品流通领域,逐步放开农产 品流通市场,取消统购统销制度。农业生产经营的家 庭化,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在促进农业生产迅 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小农户”与“大市场”日 益尖锐的矛盾。要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减少农民市场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农民收入 ,就必须有一个能直接、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来 充当农民和市场的中介,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解决 这一矛盾中表现出重要作用。 在理论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弱势群体为了改 善自己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地位而建立的。我国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 力,但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在面临农业蕴涵的不确定自 然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时,缺乏保护和实现自身利益 的能力而使收入遭受损失。因此,要克服农户分散生 产的弊端,就必须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户 的合作生产,共同抵御农业本身蕴藏的自然风险和市 场风险,实现农民增收。 在实践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推进农业 产业化生产和经营的一种有效载体,能够减少市场交 易风险和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消除小农户与大市场之 间交易费用过高、交易效率低下的问题。世界上农业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最显著的特点就 是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优质化服 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克服了“小规模、分散化”家 庭经营的弊端,解决了“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 既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又很好地实现了农民增收 问题。 合作经济组织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因其显著 地改善参与者的收益和市场地位,而受到众多经济学 家、政府官员、政策制定者以及关心农民问题的组织 和人士的注意。现在,它已被包括英国、美国在内的 100多个国家所发展、创新。 所以,作为“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的 合作经济组织就有了重要的研究意义。而研究合作经 济组织尤其是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何在市场经济 环境下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原有的瓶颈,就构成了本 书的主要目的。 这一领域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其理论的不断丰富 ,其会员资格制度、内部治理结构、民主决策机制、 利益分配机制的日趋完善,还在于其实践过程中产生 了一系列的重要现象需要研究者给予相应的解释,同 时在研究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相互冲突的观点需要 研究者给予确切的回答。例如:为什么会产生合作经 济组织而不是其他经济组织形式?互助组、初级社是 一种有效率的产权,高级社、人民公社是一种超前的 产权还是无效的产权?依据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 ,当前应该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经济还是并举 发展?如何在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和中国已有教训的基 础上,发展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何在合作 经济组织拥有特殊质地规定性的基础上减少内部交易 费用而提高其效率?合作社是劳动联合还是劳动和资 本的联合?合作社是注重公平还是公平效率并举? 一旦进入这一研究领域中,就会有无穷的力量迫 使研究者产生研究兴趣。但是,本书并不打算回答上 述所有问题。本书主要围绕“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模式”这一主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展开,理论 部分主要解释合作思想的演变、合作制度变迁及对中 国合作制度路径的影响;实践部分解释中国农村合作 经济组织的历史变迁及评价、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 组织及中西方合作经济模式比较。围绕这些问题和现 象,陈家涛编著的《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中国农村视角》采用模型和案例分析的形式。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总结了各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合作思想 ,论述了合作经济思想的变迁和发展过程,包括合作 思想的产生、西方经济学关于合作经济思想的理论研 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合作经济理论及当代中国合 作经济理论,最后评价合作经济思想对中国合作经济 的影响。 第三章首先运用博弈论原理分析农民合作经济组 织产生的原因,分别讨论了有限次重复博弈与不合作 和无限次重复博弈与合作,从而为挖掘合作社提高参 与者的收益提供了一个基础;另外,将长期合作博弈 引入奖惩机制,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其次,通过对 沃德模型(Bward)分析,认为“反常的反应”不合 实际,只注重纯理论,忽略了合作社制度安排的内部 分析。在分析合作社目标决策时采用估价方程,揭示 出具有不同风险偏好、资产数量、投资方式和讨价还 价能力的社员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以及由此 产生的内部交易费用对合作社效率的影响。 第四章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变迁为主 线,按照时间顺序对民国时期农村合作社、国民党政 府创办的合作社、新民主主义时期合作社及社会主义 时期的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分别进行客观评价。 第五章在第四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形成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它 是一种在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和总结中国历史经验下的 新形式,并具体以村镇银行为例,全面分析了新的合 作组织形式对农村的影响。 第六章采用交叉分析的方式,对中西方合作经济 模式、中国合作经济模式与集体经济等其他经济模式 进行分析比较,在分析集体经济的过程中,采用案例 形式剖析了当前农村三种有代表性的集体经济组织。 第七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结论做了一 个再归纳,并提出当前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需要进一 步研究的问题。
作者简介
陈家涛,1974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199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财金系,获会计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河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11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现任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两项,主持并参与省级课题多项,在经济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教材多部。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农村经济及公共经济学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本书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合作经济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合作经济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关于合作经济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合作经济理论 第三章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博弈分析 第二节 合作社经济分析的演变:从新古典经济学转向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第三节 合作社的产权制度特征分析 第四节 合作社制度安排的缺陷 第五节 合作社的内部决策机制 第四章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变迁及评价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及评价 第二节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互助合作组织及其评价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互助合作组织及评价 第四节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合作组织及评价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演化及其评价 第六节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演变及评价 第七节 农村合作信用社组织的演化及评价 第八节 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五章 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第一节 当代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兴起的动力机制 第二节 当代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 第四节 当前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创新的新形式——村镇银行 第六章 中国合作经济模式与西方及其他模式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西方合作经济模式 第二节 西方合作经济模式比较 第三节 中西方合作经济模式比较 第四节 中国合作经济与其他经济模式比较 第七章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