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浩然的文学道路与文本形态

浩然的文学道路与文本形态

  • 字数: 384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孙宝灵
  • 商品条码: 978750974082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4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孙宝灵著的《浩然的文学道路与文本形态》以争 议作家浩然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还原浩然的文学道 路及其代表文本的文学形态,探讨文学和政治、生活 的关系,并试图触及农村各阶层的话语权问题。《浩 然的文学道路与文本形态》从文本出发,以文学的内 部研究为主,但坚持大文本立场,主张跨文本的比较 和文本与历史生活之间的互文关系。作者认为:浩然 是一个变动不居的作家;变动的浩然有自己不变的精 神根据地;浩然是被规范而成的:《金光大道》(而 不是《艳阳天》)是浩然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孙宝灵,1968年生,河南省范县人。200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社会 科学院文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河南文学与中原文化。近年来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全军和省社科联课题30余项;参与编写专著教材7部,主编1部。副主编4部;在《名作欣赏》《甘肃社会科学》《电影评介》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绪论 浩然:一个激烈的话语场 上篇 浩然创作的身份、处境及其演变 第一章 浩然初期创作 一 浩然出场时的文化身份 (一)浩然步入文学的过程:农民梁金广 ——革命者/政治工作者浩然——文学家浩然 (二)浩然步入文学的特殊性 二 浩然接受的文学规范及接受背景 (一)浩然与一体化社会主义文学理论 (二)浩然与百花文艺思想 三 《喜鹊登枝》:初期创作的文本特征 四 文艺批评对浩然创作的鼓励和推动 第二章 浩然巅峰期创作 一 阶级斗争话语的出现 (一)阶级斗争话语是浩然中期创作的标志 (二)浩然接受阶级斗争话语的时间和过程 二 《艳阳天》:文本的新变化 三 政治与文学的合唱 四 《金光大道》与《艳阳天》的比较 第三章 浩然的“文革”文学 一 “文革”文学理论的形成及浩然的态度 二 《西沙儿女》和《百花川》的样板文学特征 (一)情节模式化 (二)人物定型化 (三)叙述语言政论化、人物语言激情化 (四)细节形象映射性 三 围绕浩然的众声狂欢 第四章 浩然转折期创作 一 拨乱反正:浩然文学语境风云突变 二 浩然文学思想的自我反省 三 浩然创作的自我修改 四 浩然创作的自我坚持 第五章 浩然后期创作 一 《苍生》:历史叙述视角的回归 二 《苍生》:现实政治态度的变异 三 有关浩然的对话在延续 小结浩然创作道路总体特征 一 浩然是在政治语境的规范下形成的 (一)浩然是一个变动不居的作家 (二)变化的浩然背后的政治因素 二 变动的浩然有自己不变的精神根据地 下篇 浩然代表作品的文学特征 第六章 《金光大道》故事 一 创作背景 二 故事梗概 三 故事元素和主题分析 (一)生产故事 (二)政治斗争故事 (三)生活故事 第七章 《金光大道》的文学价值问题 一 故事的真实性问题 (一)农业合作化的历史叙述与政治判定 (二)十七年文学的合作化叙事 (三)反思文学的合作化背景故事 (四)新历史小说笔下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故事 (五)历史允许多元的书写 二 故事的文学性问题 (一)人物形象的模式化问题 (二)故事的程式化问题 (三)文学形式的创新问题 (四)文学性是文学的艺术魅力 三 高大泉形象及其意义 (一)高大泉形象的归属和精神内涵界定 (二)高大泉形象的思想评价 (三)高大泉形象的文学评价 第八章 《金光大道》的创作方式问题 一 两结合创作模式 (一)现实性 (二)理想性 (三)倾向性 二 三突出创作模式 (一)突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受压抑 (二)突出英雄人物,群众形象被改写 (三)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一般英雄人物被贬低 结语 参考文献 索 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