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传媒学(一本不可不读的日本传媒学术界优秀经典)

传媒学(一本不可不读的日本传媒学术界优秀经典)

  • 字数: 214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日)桥元良明|译者:江晖
  • 商品条码: 978756414379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7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传媒学(一本不可不读的日本传媒学术界优秀 经典)》各章作者均是来自日本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机 关、在日本学术界媒体研究 领域取得成就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也可谓是 “取千家之长”。 桥元良明的《传媒学(一本不可不读的日本传媒 学术界优秀经典)》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媒体的扩张 、现代信息社会的传播交流活动,共12 个章节。每个章节由不同作者执笔,内容也相对独立 。每章开头用发问的形式归 纳出本章的重点内容,让读者带着疑问进入本章的阅 读。文章中出现的一些专有 名词和术语,在适当的地方给予了解释。另有一部分 涉及日本社会背景的知识, 译者也尽可能在书下注释里作了补充说明。章节末尾 的ExtensionStudy栏目主 要用于介绍相关联的研究成果以及成果应用情况,有 兴趣的读者可以结合参考文 献中列举的书籍做进一步探讨。现将各章内容简述如 下,希望能够方便各位读者 阅读本书。
作者简介
出生于中国江苏省。2005年东南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毕业后旅日。现于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学际情报学府就读社会情报学专业博士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社会心理学、异文化交流学。桥元良明(:Hashimoto Yostliaki) 1955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市,l97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心理学科,1982年于东京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课硕士课程毕业,1987年起任东京大学社会情报研究所(原新闻研究所)副教授,现任东京大学大学院情报学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理论,著述丰富。
目录
第一部 媒体的扩张 0 从“声音文化”到“网络时代”——传媒发展史概观 0.1 人类为何选择了“声音文化”? 0.2 弥补“声音”缺陷的媒体发明 0.3 媒体发展年历表 1 电话的发展——手机文化的兴起 1.1 电话:克服空间制约的声音 1.2 手机:突破场所的制约 1.3 从声音媒体到多功能媒体 1.4 融入日常生活 2 图像媒体的发展——电视的诞生与未来 2.1 1953 1965年:视觉媒体电视隆重登场 2.2 1965 1975年:从娱乐媒体到综合媒体 2.3 1975 1985年:电视收视日常化与个人化引发的家庭矛盾 2.4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10年:新媒体时代里对电视的重新认识 2.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数字时代的电视 3 活字媒体的变迁——书籍报纸的发展前景 3.1 古腾堡革命一一西方活字印刷品的出现 3.2 近代社会与报纸的崛起 3.3 “远离活字”的真相与书籍报纸的未来 4 声音媒体——广播与“青年文化” 4.1 广播媒体的全新体验 4.2 广播与日本的“青年文化” 4.3 今日广播 5 网络革命 5.1 回顾网络发展史 5.2 因特网发展的黎明期:基本构想与技术的确立 5.3 因特网的诞生:新媒体掀起的旋风 5.4 因特网革命:走向个人信息的时代 5.5 因特网的普及:急速普及与内容多样化的进程 5.6 因特网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第二部 现代信息社会的传播交流活动 6 电视图像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6.1 信息化发展对儿童的影响 6.2 有关电视与儿童大脑发育的最新讨论 6.3 《芝麻街》引发的争论 6.4 有关收看电视阻碍儿童语言能力发育的理论 6.5 有关信息处理过程差异的理论 6.6 日本学术界有关电视收视与儿童语言能力发育的最新研究 6.7 电视图像处理技术对儿童空间认识的影响以及导致多动症的可能性 6.8 今后的问题 7 电视与电子游戏 7.1 电视暴力图像与暴力型电子游戏 7.2 电视暴力图像的影响 7.3 暴力型电子游戏的影响 7.4 有关暴力型电子游戏影响的众多研究 7.5 暴力型电子游戏与攻击性性格的研究现状 8 手机、网络与人际关系 8.1 “信息缘”的出现与普及 8.2 “网络悖论”与社会关系资本 8.3 手机创造的联络无间断时代 9 电子空间的交流活动——“网络沸腾”的真相 9.1 “沸腾的”网络世界 9.2 网络交流的特点 9.3 “网络沸腾现象”与态度形成——关于“对人魅力”的研究 9.4 “群体规范”的力量 9.5 网络交流的未来 10 虚拟社区 10.1 何谓“虚拟社区” 10.2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 10.3 虚拟社区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10.4 虚拟社区的发展前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