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永远的清华园

永远的清华园

  • 字数: 453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宗璞//熊秉明
  • 商品条码: 97873011661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4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永远的清华园》汇集了清华子弟对其父辈的回 忆文章。文章的主角,包括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 、李济、冯友兰、梅贻琦、罗家伦、叶企孙、陈岱孙 、蒋廷黻、潘光旦、闻一多、朱自清等35位鼎鼎有名 的学者与教授。是他们,共同奠定了近代中国思想与 学术的根基。也正是他们,使得20世纪上半叶的清华 所以为清华。 他们的子女、《永远的清华园》的作者们——杨 振宁、邓稼先、王元化、冯锺璞(宗璞)、熊秉明等— —成长于荷影蝉声的水木清华,成年后相继在各自的 领域建立了杰出功绩。他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回忆 老清华和“五四”后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父辈的精 神就在回忆里得到圣洁的升华。这一群后来者使清华 园精神永续,所以为“永远的清华园”。
作者简介
熊秉明(1922—2002),云南人,生于南京,父亲系著名数学家熊庆来。 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哲学,一年后转入巴黎艺术学院学习雕塑。旅法期间的艺术创作,以雕刻为主,但对绘画、书法、文学也有涉猎。曾以一系列动物主题的铁焊作品及石膏水牛题材作品闻名。 1962年起执教于巴黎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曾任中文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同时从事书法实践与教学研究。 1983年获法国 棕榈骑士勋章。 1989年退休。 著有《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关于罗丹——日记择抄》、《展览会的观念》、《回归的雕塑》、《看蒙娜丽莎看》、《张旭与狂草》(法文)等。 宗璞(1927~),河南唐河人。本书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卷,并可独立成篇。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本书以七七事变后明仑大学教授孟樾一家的变故为主线,描写北平知识阶层在亡国之际表现出的崇高民族气节,也揭示了一些人懦弱苟且的灵魂。小说富于生活气气息,营造出纯净真挚的艺术氛围,令人回味不已。
目录
序一(张岱年) 序二(宗璞) 王国维在清华园(王登明) 重返清华园日记(王元化) 父亲和我——忆先父马约翰先生(马启勋) 永在心头的温暖(马谙伦) 墨香依旧——怀念先父张子高教授(张滂) 天南地北坐春风——怀念先父梅贻琦校长(梅祖彦) 先父陈寅恪失明的过程(陈流求、陈美延) 关于我的父亲——杨振声(杨起) 清华——父亲(虞佩曹) 回忆父亲邓以蛰(邓稼先) 毕生创新的赵元任先生(赵新那) 我父亲的音乐生活(赵如兰) 父亲之风(熊秉明) 父亲熊庆来先生的一些往事(熊秉衡) 父亲冯友兰先生收集的兵器(冯鍾辽) 那青草覆盖的地方 (宗璞) 父亲和我(杨振宁) 父亲的回忆(杨振汉) “好像初出笼的包子”一一记李济二进清华园(李光谟) 李济与《仁友会史略》(李光谟) 晚风习习忆亲情——怀念父亲吴有训(吴再生) 父亲曹靖华的清华岁月(曹彭龄) 父亲罗家伦在清华(罗久芳) 北院七号——忆叔父叶企孙(叶铭汉) 人格的升华——父亲朱自清在清华(朱乔森) 融入山川的怀念——忆父亲冯景兰先生(冯娃芸) 岁月难磨慈父情(闻立雕) 养育与熏陶——父亲引导我走向艺术之路(闻立鹏) 回忆父亲潘光旦先生(潘乃穆) 清华园往事——忆父亲俞平伯先生(俞润民) 世纪同龄人——忆大舅陈岱孙(唐斯复) 回忆父亲钱端升二三事(钱仲兴) 清华经历竟疑梦——追忆父亲浦薛风教授(浦丽琳) 回亿父亲毕树棠(毕可松) 生活从这里开始——忆我儿时清华园(唐绍明) 忆父亲,忆儿时(吴清可) “教育原来在清华”——追忆我的父亲吴文藻(吴冰) 情系清华——忆父亲周培源先生(周如苹) 魂牵梦绕忆清华——忆父亲浦江清先生(浦汉明) 清华园印象(李 岫) 亲切的回忆——纪念我的父亲余瑞璜教授(余理华) 务实的精神,乐观的态度——忆父亲赵访熊先生(赵南元) 附录 《永远的清华园》约稿信(宗璞、熊秉明) 读者来信撷芬——美籍华人汪复强先生的信 清华的风与清华的根——重读《永远的清华园》(侯宇燕) 重版后记(侯宇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