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全球生产网络的经济分析--分工组织与利益博弈/应用经济学精品系列/中国经济文库

全球生产网络的经济分析--分工组织与利益博弈/应用经济学精品系列/中国经济文库

  • 字数: 150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胡国恒
  • 商品条码: 97875136240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0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胡国恒所著的《全球生产网络的经济分析--分工 组织与利益博弈》以中国迅速成长的国内市场和不断 改善的契约制度环境为 现实背景,以新新贸易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和议价 博弈理论为分析 工具,在一个“北方一南方”两国框架内对全球生产 网络的分工、组织 和利益博弈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全书着重回答以 下问题:第一, 国际生产转移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有些采用直接投 资而另一些采 用契约安排?第二,为什么不同行业的全球生产网络 会存在结构性差 异?第三,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和禀赋因素如何影响国 际生产转移?制 度变迁和市场规模对国际生产活动在中国的迅速发展 有何特殊意义? 第四,决定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利益分配的关键因素 是什么?本土企 业如何摆脱“分工陷阱”的锁定(lock-in)并实现从 价值链低端到高 端的跨越升级? 在全面评述国际生产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 书围绕上述问题 构建了一系列相应的理论模型。首先,用供应成本替 代传统的生产成 本,建立基于产品内分工和企业异质性的直接投资模 型,综合考察要 素禀赋、贸易投资成本和市场规模对比较优势变迁的 动态作用,揭示 市场规模对国际生产转移的杠杆作用机制。随后,引 入制度质量变量 将离散的最优化厂商理论与不完全契约理论融合为连 续的广义契约 模型,综合考察制度、技术和禀赋因素相互作用下贸 易、直接投资和国 际外包的演变机制,揭示制度质量对国际生产转移规 模和技术层次的 双重作用机制。最后,以广义契约模型为基础对影响 全球价值链及国 际生产利益分配的关键变量进行参数化定义,并从博 弈规则和企业能 力两方面揭示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利益分配不平衡的 根本原因,提出 改变谈判结构、提高本土企业谈判能力的可行策略。 《全球生产网络的经济分析--分工组织与利益博 弈》强调了东道国市场规模和制度因素对国际生产的 决定性作 用,吻合了全球生产组织范式变革和中国作为制度转 轨中后起大国迅 速崛起的现实背景。全书以广义契约理论为基础建立 的模型体系具 有共同的理论基准和明确的逻辑一致性,实现了国际 生产组织方式与 利益分配问题的理论统一,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现实 的微观国际生产 理论分析框架,为研究全球生产网络中跨国公司和本 土企业的双边博 弈提供了一个严谨的理论基准。模型的可仿真性使相 应理论结论在 政策应用方面具有确定的可操作性,结合中国现实背 景的理论构架更 突出了其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胡国恒,河南舞阳人,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教授,企业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兼商务部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金融量化分析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国际生产理论与政策,主持 人文社科规划基金、河南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4项,文章见诸《世界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刊物并被《新华文摘》等转载。
目录
内容提要/1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3 1.2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7 1.3 相关研究现状/9 1.3.1 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9 1.3.2 新兴的国际生产理论/10 1.3.3 关注利益分配的价值链理论/11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3 1.5 本书的逻辑结构/17 第2章 国际生产理论发展评述/19 2.1 新贸易理论与直接投资/21 2.1.1 要素禀赋与纵向直接投资/22 2.1.2 规模经济与横向直接投资/25 2.1.3 直接投资的知识资本模型/27 2.2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与直接投资/29 2.2.1 生产率差异与企业的出口和直接投资/30 2.2.2 跨国公司的复杂一体化战略/32 2.3 交易费用与一体化和外包决策/35 2.3.1 资产专用性、市场厚度与交易费用/35 2.3.2 纵向一体化与外包决策/37 2.3.3 国内外包与国际外包/39 2.3.4 直接投资与国际外包/41 2.4 剩余控制权与国际生产的组织/42 2.4.1 剩余控制权、投资激励与企业边界/42 2.4.2 要素密集度与生产的所有权结构/44 2.4.3 生产率差异与全球筹供决策/45 2.4.4 契约环境差异与产品生命周期/46 2.5 最优激励、权威分配与全球经济中的企业组织/48 2.5.1 经理层激励与国际生产的组织/49 2.5.2 权威分配与企业的组织结构/51 2.6 国际生产理论的演进逻辑/54 第3章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和直接投资多重均衡/57 3.1 引言/59 3.2 基本模型/62 3.2.1 Dixit-Stiglitz需求函数/62 3.2.2 异质性企业的C0bb—Douglas生产函数/63 3.2.3 生产的空间组织与成本结构/64 3.3 企业行为:三阶段子博弈均衡/67 3.3.1 两国市场最优定价/68 3.3.2 边际供应成本的决定/68 3.3.3 南方国家的比较优势变迁/70 3.3.4 分工水平和生产区位的决定/72 3.4 异质性企业的行业均衡/75 3.4.1 国内分工与单纯贸易均衡/76 3.4.2 局部国际分工与贸易、横向FDI混合均衡/78 3.4.3 完全国际分工与贸易、纵向FDI混合均衡/79 3.5 比较静态:行业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相对变动/81 3.5.1 贸易与纵向直接投资的相对变动/82 3.5.2 贸易与横向直接投资的相对变动/86 3.6 本章小结/89 第4章 制度质量、比较优势与国际生产的组织变迁/93 4.1 引言/95 4.2 文献评述/97 4.3 基本模型/101 4.3.1 需求函数和生产函数/101 4.3.2 不完全契约下的双边博弈过程/102 4.3.3 投资可逆程度、制度质量与广义谈判结构/105 4.4 企业行为:基于广义契约的动态博弈/109 4.4.1 合作盈余分成的对称性Nash议价/109 4.4.2 事后激励机制与投资扭曲问题/112 4.4.3 制度质量、契约类型与企业的经营利润/115 4.5 贸易、直接投资与国际外包的决定/119 4.5.1 贸易与国际生产:交易效率与生产成本的两难取舍/119 4.5.2 直接投资与国际外包:最优契约的决定/121 4.5.3 基于制度、技术和禀赋条件的综合抉择/123 4.6 行业均衡与福利比较/125 4.6.1 国内生产均衡/126 4.6.2 直接投资均衡/126 4.6.3 国际外包均衡/127 4.6.4 不同均衡下的福利比较/128 4.7 比较静态:制度、技术和禀赋因素的作用机制/130 4.7.1 相对技术进步与国际生产转移/130 4.7.2 相对工资变动与成本敏感型国际生产/132 4.7.3 制度质量变动与制度依赖型国际生产/133 4.8 本章小结/137 第5章 博弈规则、谈判能力与国际生产的利益分配/141 5.1 引言/143 5.2 广义契约模型的一般性扩展/144 5.2.1 利益博弈的一般顺序/144 5.2.2 非对称广义Nash议价/146 5.2.3 事前投资水平的决定/147 5.2.4 利益分配关系的内生决定/149 5.3 直接投资股权比例的决定机制/150 5.3.1 不同博弈规则下的均衡股权比例/151 5.3.2 股权博弈规则的差别性政策选择/155 5.4 契约生产的治理结构与利益博弈机制/160 5.4.1 基于广义契约的价值链参数化定义/160 5.4.2 依附型生产网络的利益分配机制/163 5.4.3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利益分配机制/165 5.5 能力构建与本土企业的价值链升级策略/167 5.5.1 本土企业升级的动力和障碍分析/167 5.5.2 基于能力构建的本土企业升级策略/171 5.6 本章小结/177 第6章 结论/179 6.1 研究结论/181 6.2 主要创新/182 6.3 研究展望/183 参考文献/185 学术术语索引/201 图索引/20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