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县域经济保障机制研究--以云南为例

中国县域经济保障机制研究--以云南为例

  • 字数: 285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王旭//郭树华//蒙昱竹
  • 商品条码: 97875136260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6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县域经济保障机制研究——以云南为例》 综合近期有关县域经济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成果,以县 域经济保障机制为视角,系统研究了我国发展和壮大 县域经济实力的现实条件、历史沿革、制度环境、路 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全书的分析遵循从普遍到特殊 再从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路,以发展县域经济的理论 依据梳理为出发点,在对中国县域经济总体及一般状 况进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以云南省为典型案例,分 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 困境,并结合现实条件和县域经济理论对云南发展县 域经济的具体措施和政策选择进行了深入思考。最后 ,《中国县域经济保障机制研究——以云南为例》在 总结县域经济发展一般理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特点的 基础上,对保障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机 制、措施进行了总结。全书内容体系完整,涵盖了现 代县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理论探讨与实务研究 并驾齐驱,为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县域经济提供了有 益的参考。本书由王旭,郭树华,蒙昱竹著。
作者简介
蒙昱竹,云南大学2012级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9月至今,担任《学术探索(教育专辑)》英语译审之一。主要从事国际金融、资产评估与区域经济的研究。参与多个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奖。 王旭,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从事金融学、经济学的研究及教学。主要研究方向:开放经济理论及货币金融学。 郭树华,男,1963年出生。1983—1987年在云南大学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198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管理专业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98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被评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0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87年至今在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工作,任云南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兼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投资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近年来,在《国际金融》、《思想战线》、《中美经济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7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著作7部。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总述 第1章 导论 1.1 县域经济的内涵 1.2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1.4 研究纲要与方法简介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 第2章 县域经济相关理论 2.1 经济发展相关理论 2.2 县域经济发展理论 2.3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 第3章 县域经济国别和地区案例比较 3.1 国别案例比较 3.2 地区案例比较 3.3 比较结果结论 第二部分 具体分析——以云南县域经济保障机制为例 第4章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与问题 4.1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 4.2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第5章 云南县域经济保障机制的内容 5.1 云南县域经济保障机制概述 5.2 云南县域经济保障机制政治方面的评述 5.3 云南县域经济保障机制经济方面的评述 5.4 云南县域经济保障机制文化方面的评述 5.5 云南县域经济保障机制民生方面的评述 第6章 云南县域经济保障机制实施效果评价 6.1 云南县域经济保障机制的实证分析 6.2 云南县域经济保障机制的案例分析 第7章 云南县域经济保障机制的发展途径建议 7.1 创新思路 7.2 目标 7.3 基本原则 7.4 实施措施及建议 第三部分 升华——对中国县域经济保障机制实施的思考 第8章 对中国县域经济保障机制政治方面的思考 8.1 政策方面 8.2 战略方面 8.3 政府体制改革方面 8.4 政府绩效评价方面 8.5 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机制 8.6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第9章 对中国县域经济保障机制经济方面的思考 9.1 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机制 9.2 完善金融保障机制 9.3 发展产业保障机制 9.4 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9.5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第10章 对中国县域经济保障机制文化方面的思考 10.1 制定科学规划 10.2 改革文化体制 10.3 完善投入机制 10.4 建设文化产业基地 10.5 积极发展县域文化发展的理念意识 10.6 走文化强县之路 10.7 促进文化全方位繁荣 第11章 对中国县域经济保障机制民生方面的思考 11.1 统筹城乡分配结构和社保体系 11.2 以服务型政府彰显民生 11.3 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建设农村新社区,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化 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