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民初宪政危机中的政治调和思潮/浙江系列/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
字数: 374
出版社: 社科文献
作者: 胡丽娟
商品条码: 978750973987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59
出版年份: 2013
印次: 1
定价:
¥7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政治调和思潮代表着民国初年民主转型中的妥协 路径,因其蕴涵着深邃的妥协智慧与丰富的曲折性经 验,不失为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重大课题。英美 宪政民主的成功经验,证明妥协之于民主转型具有不 可或缺的重要价值,有鉴于此,本书回顾了民初的政 治调和思潮。 胡丽娟所著的《民初宪政危机中的政治调和思潮 》围绕如何实现民初民主转型的问题意识,通过文本 解读和历史分析,探讨了民初政治调和思潮的时代背 景、理论要旨和思想价值,以及思潮的衰落;进而借 鉴邹谠的“全赢博弈”理论,分析了民初激烈对抗型 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调和思潮衰落的原因。本书 认为,民初的宪政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袁氏与民党 间互不妥协的激烈对抗所致。本书梳理了章士钊、杜 亚泉、梁启超、张东荪、李大钊、李剑农的政治调和 理论,进而从价值理念、宪政制度、社会基础三方面 综合分析思潮的要旨,指出思潮的价值理念在于多元 妥协的宽容,渐进的进化,英美传统的自由;宪法、 政党政治及权力分立制度,是其一整套的宪政制度; 社会是政治改革的基础,社会与国家二分,中产阶级 占主体的市民社会,是政治调和所需的社会基础。由 于袁氏与民党间你死我活的激进“全赢博弈”,政治 调和思想因其“妥协博弈”的温和特质,被激进的时 代所淹没。思潮的衰落,不仅表征着民初的转型方式 由渐进改革转向激进革命,也表征着自由主义由英美 传统转向法俄传统。此外,调和思潮的衰落有着更为 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与英美孕育妥协的封建弱王权 ,多中心秩序,思想多元、法治传统,均势政治,以 及市民社会等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民初社会深具大一 统专制强王权,一元秩序,思想一元论与人治传统, 非均势政治,以及东方农民社会等政治文化传统。民 初的这一历史土壤只能产出“全赢博弈”,全然不适 宜政治调和的生长。 《民初宪政危机中的政治调和思潮》在结语部分 充分肯定民初政治调和思潮的思想价值,提出跳出民 初的“全赢博弈”模式,实现中国的民主转型,必有 赖妥协之道及其适宜的历史土壤。妥协是民主的必由 之路。
作者简介
浙江湖州人,1979年出生,2005、2009年先后获浙江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课题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1 一 问题意识1 二 论域选择3 三 研究意义5 第二节 文献综述8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13 一 研究方法13 二 内容结构14 第一章 民初宪政危机——政治调和思潮的时代背景18 第一节 “宋案”与“二次革命”20 一 “宋案”:暗地的不妥协20 二 妥协抑或革命21 三 “二次革命”:公开的不妥协22 第二节 中美比较视野中的民初第一次制宪失败24 一 会议代表:妥协倾向比较26 二 会议组织:妥协氛围比较28 三 所制宪法:妥协性质比较31 第三节 袁世凯称帝与宪政失败34 第二章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之要旨38 第一节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的精神理念38 一 宽容39 二 进化47 三 自由53 第二节 宪政制度58 一 宪法58 二 政党政治61 三 权力分立制度66 第三节 市民社会69 一 社会是政治改革的基础70 二 社会与国家二分72 三 中产阶级社会74 第三章 章士钊:调和立国论78 第一节 为政之本:“有容”79 一 好同恶异:“有容”的反面79 二 “有容”的内涵85 第二节 调和之法:“政力向背”89 一 政力向背与暴力革命90 二 政力向背与宪法之性91 三 政力向背与政党政治96 第三节 调和之旨:“调和立国”100 一 “相抵相让”以成政治调和101 二 针对民初现实的“调和立国”106 第四章 杜亚泉:接续主义与力之调节110 第一节 接续与调节111 一 接续主义:在保守中求进步111 二 力之调节:政治力的对抗调和114 三 调和之政党:接续与调节之政党119 第二节 调和多元的社会结构123 一 减政主义:社会与国家的分殊对抗123 二 游民阶级:无由构成中产阶级127 三 多元宽容:调和的社会结构所需之精神理念132 第三节 渐进改革的政治调和之道134 一 反对武力:真共和不能以武力求之135 二 调和的道路:温和稳健之渐进改革139 第五章 梁启超:政力对抗之调和142 第一节 政治对抗力143 一 政治对抗力的内涵143 二 政治对抗力的养成147 三 调和的政党151 第二节 政体之调和:宪法与国会156 一 国权与民权的调和157 二 立法权与行政权的调和160 三 国会与政府的调和163 第三节 反对革命之渐进改良166 一 革命复产革命:反对暴力革命167 二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政治改革的基础170 三 经济发展与国民性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173 第六章 张东荪:对抗力之调和180 第一节 政治对抗力之原理181 一 政治对抗力之含义181 二 政治对抗的类别及其意义187 第二节 渐进改革与法治190 一 非暴力革命之渐进改革191 二 宪法与法治194 第三节 政治调和之社会基础与自治204 一 自由发展之社会基础204 二 自治与联邦210 第七章 李大钊:调和之法则与辟伪调和218 第一节 政治调和原理:政治对抗力219 一 政治离心力与向心力219 二 政治对抗力的养成221 三 政治对抗力与暴力革命224 第二节 政治调和释义229 一 调和含义229 二 调和法则231 三 批判伪调和236 第三节 调和的宪法与政党246 一 调和的宪法246 二 调和的政党250 第八章 李剑农:调和之本义253 第一节 调和本义255 一 调和含义与类别255 二 民初调和政局之困境257 三 调和本义之补充261 第二节 真立宪:调和的法治基础264 一 宪法假面与宪法弹性264 二 政党与议会政治271 第三节 真秩序:调和的社会基础276 一 反对国家过度干涉的伪秩序277 二 地方分权自治280 第九章 一个被历史放弃的选择 ——以“全赢博弈”模式审视民初政治调和思潮287 第一节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的兴衰287 一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的兴盛287 二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的衰微291 第二节 政治调和与“全赢博弈”:温和不敌激进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衰落的原因(一)297 一 两种政治博弈298 二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的温和特质302 三 温和不敌激进303 第三节 “全赢博弈”的历史土壤拒斥政治调和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衰落的原因(二)308 一 中国帝制大一统与西欧封建多元310 二 东方农民社会而非西方市民社会321 结语 妥协是民主的必由之路334 索引339 主要参考文献345 后记35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