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视域中的美学与文艺学

文化视域中的美学与文艺学

  • 字数: 50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毛崇杰
  • 商品条码: 97875097454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1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化视域中的美学与文艺学》内容介绍:“泰 初有无”,万物原初中美之为“大”无名却有实。大 美终而有了一个言说的对象,这位不速之客却反客为 主。从寂寞入喧闹,在主体之间七嘴八舌中大美难免 名实相乖,美名之下往往其实难副。 在“自然人化”过程中感官“人化”发生了美感 与艺术创造力,继之美学与文艺学分别成为独立的学 科,它们的知识合法性以各自认识上的真理性支持。 我们人文家园中这两片小小田畦。它们紧相毗邻 又以田埂与其他地块相隔。这就是美学和文艺学以其 对象的感性审美形式区别于其他学科对象的形式。 《文化视域中的美学与文艺学》的作者是毛崇杰 。
作者简介
毛崇杰,1939年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任编辑,1973年调至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兼及后现代文化与社会批评思潮。 主要论著有《席勒的人本主义美学》(1986)、《存在主义美学与现代派艺术》(1987)、《20世纪西方美学主流》(合著,1993)、《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第3卷(1999)、《颠覆与重建——后批评中的价值体系》(2002),论文有《后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权威性与阐释有效性》(《文艺研究》2001年第1期)、《解构主义再循迹》(《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知识论与价值论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评论》2005年第5期)等。
目录
总论 一 后学科与后理论状况 二 人文与科学/学科与学科性 三 科学性、学科性与文化研究 四 社会分工与学科分界 五 马克思与文艺学学科性 哲学篇 一 美学文艺学重建的哲学基础 二 我国哲学界有关的几场论战 三 新世纪的再交锋 ——“重新理解”还是“随意阐释”? 四 我国美学界的介入 五 自然与人——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六 文学与哲学解释学 七 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与普世价值 美学篇 一 美、审美与美学的发生 ——从哲学、文化与自然科学方面考察 二 美学,应对复兴与学科性危机 三 美学“学科新形式的探讨” ——韦尔施的美学悖论及思想进路 四 “内美”不是美 ——对“社会美”问题的重新思考 五 美学与文艺学之本体论与本质论 六 蔡仪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建设的重要贡献 文艺学篇 一 文艺学学科合法性问题 二 本体论上的艺术生产/消费/价值 三 文艺的目的性与工具性 四 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五 “思无邪”:文学对真理的审美关系 六 艺术终结——艺术与科技进步 七 艺术的审美本性与去审美化问题 文化篇 一 后现代果真死了吗? ——“终结”与“回到”间的逻辑与历史的张力 二 回到亚里士多德 ——以善为历史目的之实践 三 回到康德 ——向着世界联盟的世界公民 四 “回到黑格尔”与“回到马克思” ——历史总体与意识形态幻象 五 “回到马克思”之东方话语 ——柄谷行人与可能的共产主义 六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与世界命运 ——晚期资本主义在哪里终结? 附:艺术电影的文化政治学与诗学阐释 《暴君焚城记》与信仰自由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与电影的史诗品格 法西斯亡灵的招魂曲——日本电影《吾为君亡》 电影《女王》是保守主义的吗? 小人物们的正义之歌——俄罗斯影片《十二怒汉》 电影中的冷战——《同伙》 “无乐不作”与“娱乐致死” ——《海角七号》与《非诚勿扰》比较 太虚幻境与梦工厂中的性幻想 ——从《红楼梦》到新浪潮与“后女性”电影 超越“乡愁”的《乡愁》 ——解读塔可夫斯基的影片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小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