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政治文化研究译丛

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政治文化研究译丛

  • 字数: 49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美)罗纳德·英格尔哈特|主编:丛日云//卢春龙|译者:张秀琴|校注:严挺
  • 商品条码: 97875097452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8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内容介绍:过去的 几十年中,经济、科技以及社会政治 的转变带来了发达工业社会文化的深刻转型。本 著作规模宏大,考察了宗教信仰的转变,工作动 机的转变,政治冲突议题的变化,家庭和育儿观 的变化,以及对离婚、堕胎、同性恋的态度的变 化。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的早期著作《寂静的革 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7年)率先发现 了发达丁业社会中民众价值观的重大代际转变, 从而开拓了一片新天地。而这本新的著作表明, 该价值观转变是一场更为广泛的文化转型的组成 部分,而凡这场文化转型正在逐步改造这些社会 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 《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的作者是罗纳德· 英格尔哈特。
作者简介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和社会研究所项目主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在政治文化和社会转变的研究中成果卓著,他提出的物质主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后现代价值观和代际文化转变等重要概念及理论为当代政治文化研究最有分量的成果之一。他主持的世界价值观调查项目提供了目前唯一一个研究范围覆盖世界上约90%人口的民众价值观数据库。2011年他与皮帕·诺里斯共同获得被视为政治学最杰出贡献奖的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约翰-斯凯特政治学奖。主要著作有:《寂静的革命:变化中的西方公众的价值与政治行为方式》(1977年),《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1990年),《现代化与后现代化:43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变迁》(1997年),《现代化、文化变迁和民主:人类发展时序》(2005年,与维尔泽合著),《国际化传媒:全球化世界的文化多样性》(2009年,与皮帕·诺里斯合著)。
目录
导论发达工业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转变对文化的影响 以及文化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1 第一章 文化、稳定的民主和经济发展/13 引言:政治文化的角色/13 第一节 “公民”政治文化的出现:原因和后果/2l 第二节 跨文化差异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及其政治意义/24 第三节 人际信任、经济发展和民主/33 第四节 政治文化的后果:基于数据分析的一些思考/40 第五节 文化变迁与经济发展/48 结论/64 第二章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兴起/66 引言/66 第一节 价值观变革理论再考察/68 第二节 战后以来的时间序列证据/71 第三节 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1970~1988年)/75 第四节 对西欧公众优先价值观的群组分析(1970~1988年)/84 第五节 代际人口更替对价值观变化的影响/101 结论/105 第三章 大众信仰体系的稳定性与变化/107 引言/107 第一节 大众信仰体系的明显流动性/110 第二节 大众信仰体系持续稳定性的证据/119 结论/133 第四章 大众价值体系的结构:物质主义/后物质主义维度/135 引言/135 第一节 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维度分析/137 第二节 日本的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150 第三节 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价值观改变/159 第四节 波兰的物质主义/后物质主义维度/163 结论/166 第五章 价值观、社会阶层和经济成就/168 引言/168 第一节 价值观和成长安全/169 第二节 价值观与经济成就/175 第六章 宗教取向、性别角色和性规范的变化/183 引言/183 第一节 传统价值观vs.世俗价值观/187 第二节 宗教价值观在衰落吗/191 第七章 主观幸福与价值观变迁:期望值与处境相适应/218 引言/218 第一节 期望值与处境相适应,还是说幸福永不可及?/219 第二节 期望值与处境相适应:来自16个国家的证据/223 第三节 荷兰人为什么比德国人幸福?/246 结论/250 第八章 经济决定论的边际效用递减/252 引言:社会层面的边际效用递减/252 第一节 个人层面的政治变革/261 第二节 从以阶级为基础到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政治分化/262 第三节 实际选民和潜在选民/268 第四节 政治分化中的新问题与以往的政党忠诚度/278 结论/290 第九章 价值观对意识形态和政治行为的影响/293 引言/293 第一节 左派和右派的两面性/293 第二节 对分化维度的比较/304 第三节 社会分化对三种政治分化类型的影响/310 第四节 1974年价值观对20世纪80年代政治行为的 影响——面板数据分析/314 第五节 后物质主义对精英团体的渗透/323 第六节 后物质主义和新阶层的诞生/336 结论/338 第十章 从精英主导型政治到引导精英型政治:认知动员的作用、 性别角色的转变和价值观的变化/340 引言:大众参与潜能的提高?/340 第一节 认知动员:政治技能平衡点的转移/34l 第二节 跨国视角中的政治参与/348 第三节 政治化中性别差异的消退/353 第四节 政治化水平的上升与政党归属的下降/361 第五节 认知动员的影响/364 第六节 认知动员与引导精英型政治行为/366 第七节 政党归属模式的变化/368 结论/374 第十一章 新社会运动:价值观、意识形态和认知动员/376 第一节 新社会运动的多种原因/376 第二节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和认知动员的影响/380 第三节 价值观、意识形态和认知动员/386 第四节 年龄、收入、宗教和政党归属的影响:多变量分析/392 第十二章 文化变迁与大西洋联盟/398 引言:后物质主义和大西洋联盟/398 第一节 国家间信任:长期的文化偏见/401 第二节 西欧民众中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衰落/415 第三节 对北约支持的减弱及其意义/421 第四节 支持欧洲统一的态度演变/423 结论/427 第十三章 结论:社会变迁中的文化角色/429 附录/441 参考文献/460 索引/476 译后记/49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