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奠基计算机网络(附光盘修订版)

奠基计算机网络(附光盘修订版)

  • 字数: 655
  • 出版社: 清华大学
  • 作者: 韩立刚//王艳华//潘刚柱//张庆力
  • 商品条码: 97873023204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3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奠基计算机网络(附光盘修订版)》(作者韩立 刚、王艳华、潘刚柱、张庆力)是一本讲解计算机网 络基础的图书,但其内容并没有局限于计算机网络, 还包括了网络安全、搭建网络服务器等实用操作内容 。本书一改传统计算机网络教材艰涩的叙述方式,而 是基于笔者多年的网络运营经验从实用角度阐述理论 ,希望可以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本书使用 Packet Tracer和Dynamips两款路由器模拟软件为读 者搭建好逼真实验环境,为您的学习扫除障碍。 《奠基计算机网络(附光盘修订版)》涉及的内容 ,理论部分包括网络设备、开放式系统互联(OSI) 、IP地址、TCP/IP协议、安装服务器、配置服务器网 络安全、灰鸽子木马防治、P2P终结者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操作部分包括网络操作系统(IOS)的配置。 路由部分包括静态路由、路由汇总、默认路由。动态 路由讲述了RIP、EIGRP和OSPF。交换部分包括交换机 端口安全和VLAN管理。网络安全包括标准访问控制列 表、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包括静态NAT 、动态NAT和端口地址转换。IPv6包括IPv6地址、 IPv6的动态和静态路由、IPv6和IPv4共存技术。广域 网包括广域网封装PPP、HDLC和帧中继、路由器和 Windows实现的VPN。 本书光盘包含50小时的计算机网络相关视频操作 以及PPT教学课件。 本书适合于作为计算机网络自学教材、大专院校 教材、社会培训教材、CCNA教辅等,另外本书提供的 一些实用网络操作,对网络从业人员也具有相当的参 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庆力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信学院计算机系,在校期间获得CCNA、CCNP、MCITP等专业认证。长期从事网络搭建、维护及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网络教学工作,在硬件设备配置、网络操作系统、虚拟化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潘刚柱 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得CCNP、MCITP计算机专业认证以及rr职业英语专业认证(ECT)证书,现任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讲师,负责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英语相关课程,在企业网络架构、Windows服务器配置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对虚拟化和云计算有深入研究。 韩立刚,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师(MCSE)、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MCDBA),2002年获得微软认证讲师(MCT)资格,精通微软企业护航专家资格。精通微软Windows、SQL Server、Exchange、ISA 2006等产品。 国内第一批通过微软最新Windows Server 2008认证——MCITP。从2005年至今负责河北、河南两省微软正版客户的技术支持,服务于政府、传媒、联通、移动、银行、学校等IT部门,包括网格规划、安全、高可用性设计、活动目录设计以及实施。 2008年受邀访问微软西雅图总部,参与Windows Server 2008高峰论坛。 在多年担任讲师的微软认证培训中,学员通过率超过90%。 在项目实施中,屡次委以重任,广爱领导和同事以及客户的好评。 王艳华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讲师,工信部认证网络工程师,通过CCNA、CCNP、MCTP等计算机专业认证。长期从事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的计算机网络开发维护和CCNA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出版了Windows Servet 2008教程、计算机网络统考系列丛书,在网络架构、Windows服务器配置管理以及网站建设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 1 1.1 Internet概览 2 1.1.1 Internet示意图 2 1.1.2 国内Internet骨干网 3 1.1.3 本书涉及的主要技术 5 1.2 本书涉及的几个概念 6 1.2.1 局域网和广域网 6 1.2.2 服务器和客户机 7 1.3 网际互联模型 8 1.3.1 分层的方法 9 1.3.2 参考模型的优点 9 1.3.3 OSI的分组 11 1.4 理解OSI参考模型 11 1.4.1 实例:应用程序包含IP地址 带来的麻烦 11 1.4.2 OSI参考模型与排错 12 1.4.3 通过建立的会话查看木马 14 1.5 网络设备 15 1.5.1 网卡 15 1.5.2 网线 18 1.5.3 集线器 20 1.5.4 交换机 23 1.5.5 路由器 24 1.6 数据封装 26 1.7 传输模式 27 1.7.1 半双工和全双工以太网 27 1.7.2 设置网卡的双工模式 28 1.8 Cisco组网三层模型 29 1.8.1 核心层 30 1.8.2 汇聚层 31 1.8.3 接入层 31 1.8.4 高可用网络设计 32 1.9 习题 33 第2章 TCP/IP协议 37 2.1 OSI和DoD模型 38 2.2 传输层协议 38 2.2.1 传输控制协议 39 2.2.2 用户数据报协议 39 2.3 应用层协议 40 2.3.1 应用层协议和传输层协议 的关系 40 2.3.2 应用层协议和服务的关系 41 2.3.3 示例1:查看远程桌面侦听 的端口 42 2.3.4 示例2:端口冲突造成服务 启动失败 44 2.4 应用层协议和服务 45 2.4.1 在Windows Server 2003 上安装服务 45 2.4.2 配置FTP服务器 48 2.4.3 配置Web服务器 52 2.4.4 配置SMTP服务和POP3服务 55 2.4.5 启用远程桌面且更改默认端口 63 2.4.6 配置DNS服务器 66 2.5 配置服务器网络安全 70 2.5.1 端口扫描 70 2.5.2 使用Telnet排除网络故障 71 2.5.3 Windows防火墙保护客户端 安全 72 2.5.4 使用TCP/IP筛选保护服务器 安全 76 2.5.5 使用IPSec保护服务器安全 80 2.6 网络层协议 91 2.6.1 IP协议 92 2.6.2 ICMP协议 94 2.6.3 IGMP协议 99 2.6.4 ARP协议 100 2.7 使用捕包工具排除网络故障 105 2.7.1 示例:查看谁在发送广播包 105 2.7.2 捕包软件安装的位置 108 2.8 习题 110 第3章 IP地址 115 3.1 理解IP地址 116 3.1.1 IP地址组成 116 3.1.2 学习IP地址预备知识 117 3.1.3 IP地址写法 118 3.1.4 IP地址的分类 118 3.1.5 网络ID和主机ID 119 3.1.6 保留的IP地址 120 3.1.7 私有IP地址 121 3.2 等长子网划分 122 3.2.1 子网掩码的作用 122 3.2.2 CIDR 123 3.2.3 等长子网划分 124 3.2.4 判断IP地址所属的网段 127 3.2.5 A类网络子网划分 128 3.3 变长子网划分 129 3.3.1 示例:变长子网划分 129 3.3.2 超网 130 3.3.3 合并网络的规律 131 3.4 习题 133 第4章 Cisco IOS 137 4.1 Cisco路由器的硬件和IOS 138 4.1.1 Cisco路由器的硬件分类 138 4.1.2 Cisco路由器的主要组件 139 4.1.3 路由器IOS命名 141 4.2 连接到路由器进行配置 141 4.2.1 使用超级终端配置路由器 143 4.2.2 使用超级终端Telnet路由器 144 4.3 路由器的常规配置 145 4.3.1 实验环境和要求 146 4.3.2 使用Packet Tracer搭建实验 环境 147 4.3.3 查看路由器信息 150 4.3.4 配置路由器的全局参数 152 4.3.5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 153 4.3.6 配置路由器允许通过Telnet 配置 156 4.3.7 查看、保存和删除路由器配置 157 4.3.8 加密口令 159 4.4 Cisco命令行帮助功能 160 4.4.1 使用帮助功能和命令简写 160 4.5 习题 162 第5章 静态路由 165 5.1 IP路由 166 5.1.1 配置静态路由 166 5.1.2 删除静态路由 170 5.2 路由汇总 171 5.2.1 通过路由汇总简化路由表 172 5.2.2 路由汇总例外 173 5.2.3 无类域间路由(CIDR) 173 5.3 默认路由 174 5.3.1 使用默认路由作为指向Internet 的路由 174 5.3.2 让默认路由代替大多数网段 的路由 175 5.3.3 使用默认路由和路由汇总 简化路由表 177 5.3.4 Windows上的默认路由和网关 178 5.4 总结 180 5.5 实验 180 5.5.1 实验1:静态路由 180 5.5.2 实验2:使用默认路由 183 5.5.3 实验3:使用默认路由和路 由汇总 185 5.5.4 实验4:网络排错 186 5.6 习题 187 第6章 动态路由 189 6.1 动态路由 190 6.2 RIP协议 190 6.2.1 RIP的配置过程 191 6.2.2 RIPv1和RIPv2 195 6.3 EIGRP协议 197 6.3.1 EIGRP的配置过程 198 6.3.2 关闭EIGRP的自动汇总 200 6.3.3 查看EIGRP的配置和路由表 200 6.3.4 EIGRP手动汇总 201 6.3.5 确认EIGRP选择的最佳路径 201 6.3.6 查看EIGRP的备用路径 202 6.3.7 查看EIGRP邻居 203 6.3.8 显示EIGRP协议活动 204 6.3.9 更改EIGRP的默认设置 204 6.4 OSPF协议 204 6.4.1 OSPF相关术语 205 6.4.2 支持多区域 207 6.4.3 OSPF的network 参数 208 6.4.4 配置OSPF单区域 209 6.4.5 检查路由表 210 6.4.6 查看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 211 6.4.7 测试OSPF收敛速度 211 6.4.8 OSPF多区域 213 6.5 RIP、EIGRP和OSPF协议的对比 215 6.5.1 路由协议的类型 215 6.5.2 路由协议的优先级 216 6.5.3 验证路由协议的优先级 216 6.6 实验 219 6.6.1 实验1:配置RIPv2支持变 长子网 219 6.6.2 实验2:配置RIPv2支持不连 续子网 220 6.6.3 实验3:配置EIGRP手动汇总 221 6.6.4 实验4:OSPF排错 223 6.7 总结 224 6.8 习题 226 第7章 交换 229 7.1 局域网组网设备 230 7.1.1 集线器 230 7.1.2 网桥 230 7.1.3 交换机 231 7.1.4 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 231 7.1.5 交换机上配置监控端口 232 7.2 生成树协议 233 7.2.1 生成树协议 233 7.2.2 生成树术语 234 7.2.3 生成树的操作 235 7.2.4 生成树的端口状态 236 7.2.5 确认和更改根桥 236 7.2.6 关闭VLAN 1的生成树 238 7.3 交换机端口安全 238 7.3.1 端口和MAC地址绑定 239 7.3.2 控制端口连接计算机的数量 241 7.4 VLAN 241 7.4.1 什么是VLAN 242 7.4.2 创建和管理VLAN 243 7.4.3 跨交换机的VLAN 245 7.4.4 配置干道链路 246 7.4.5 帧标记 248 7.4.6 VLAN干道协议(VTP) 249 7.4.7 配置VTP域 250 7.5 配置VLAN间路由 252 7.5.1 单臂路由器实现VLAN间路由 252 7.5.2 多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254 7.6 习题 255 第8章 网络安全 259 8.1 网络安全简介 260 8.1.1 从OSI参考模型来看网络安全 260 8.1.2 典型的安全网络架构 261 8.1.3 防火墙的种类 261 8.1.4 常见的安全威胁 262 8.2 访问控制列表 265 8.2.1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 265 8.2.2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268 8.2.3 使用访问控制列表保护路由 270 8.3 访问控制列表的位置 271 8.4 习题 271 第9章 NAT 275 9.1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简介 276 9.1.1 NAT的应用场景 276 9.1.2 NAT的类型 276 9.2 实现网络地址转换 277 9.2.1 配置静态NAT 277 9.2.2 配置动态NAT 279 9.2.3 配置PAT 281 9.2.4 配置端口映射 282 9.3 在Windows上实现网络地址转换 和端口映射 285 9.3.1 在Windows XP上配置连接 共享和端口映射 285 9.3.2 在Windows Server 2003上配置 网络地址转换和端口映射 287 9.4 动手实验 290 9.5 习题 290 第10章 IPv6 295 10.1 为什么需要IPv6 296 10.1.1 IPv4的不足之处 296 10.1.2 IPv6的改进 297 10.1.3 IPv6协议栈 298 10.1.4 ICMPv6协议的功能 299 10.2 IPv6寻址 301 10.2.1 IPv6寻址及表达式 301 10.2.2 IPv6的地址类型 302 10.2.3 IPv6中特殊的地址 303 10.2.4 IPv6计算机地址配置方法 304 10.3 配置IPv6路由 308 10.3.1 配置IPv6静态路由 308 10.3.2 配置RIPng支持IPv6 310 10.3.3 配置EIGRPv6支持IPv6 312 10.3.4 配置OSPFv3支持IPv6 314 10.4 习题 317 第11章 广域网 321 11.1 广域网简介 322 11.1.1 广域网术语 322 11.1.2 广域网连接类型 323 11.1.3 通用的广域网协议 324 11.2 典型的广域网协议 325 11.2.1 HDLC 325 11.2.2 点到点PPP 327 11.2.3 帧中继 332 11.3 虚拟专用网 340 11.3.1 VPN使用的广域网协议 341 11.3.2 配置Windows服务器为VPN 服务器 342 11.4 习题 349 第12章 网络排错和地址自动分配 353 12.1 网络排错 354 12.1.1 网络排错过程 354 12.1.2 网络排错案例 354 12.2 IP地址自动分配方案 359 12.2.1 配置路由器支持跨网段分配 IP地址 360 12.3 习题 36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