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存的基础(农业的社会学特性与政府责任)

生存的基础(农业的社会学特性与政府责任)

  • 字数: 24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朱启臻
  • 商品条码: 97875097464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8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生存的基础(农业的社会学特性与政府责任)》 一书从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出发,分析了人 类对农产品需求的必须性和农业的多功能性,论证了 农业的公共产品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农业地位并不 随其在国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的降低而下降,相 反,经济社会越发达,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越高, 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也就越大。 农业安全和农业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为了实 现农业安全的目标,政府要通过农业制度和农业政策 协调农业发展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只有让农民在发展 现代农业过程中得到好处,农民的社会地位才能确立 ,积极性才能发挥,农业发展才能持续,农业安全才 能得到保障。在诸多制度与政策措施中,农业基本经 营制度是基础。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 农户经营是最适合农业特点的经营方式,只要农业生 产特点不变,这一适应性就不会发生变化。对于农户 经营的种种弊端,可以通过发展家庭农场、进一步形 成农民合作组织等途径加以克服,而不能采取消灭农 户由其他经营主体取而代之的办法。政府对农业的各 项补贴制度、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及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是政府支持农业的常用手段。政府的农业支持与 保护措施可以通过家庭农场和农业组织发挥更有效的 作用。《生存的基础(农业的社会学特性与政府责任) 》由朱启臻著。
作者简介
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社会学系主任,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兼任北京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特邀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   研究方向:农民、农业与农村的社会学研究,发表论文和调查报告90余篇。主要论著有《中国小城镇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中国农民技术教育研究》、《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研究》、《中国农村社区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报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论新农村的特点与新农村建设》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对农业认识的误区 一 从一项调查说起 二 误区一:农业规模经营可以使农民增收 三 误区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使农民增收 四 误区三:农业科技可以使农民增收 五 误区四:农业产业化可以使农民增收 第二章 农业特性的社会学分析 一 自然科学的农业及其特性 二 经济学的农业及其特性 三 社会学的农业及其特性 四 全面看待农业的价值 第三章 农业与农民 一 农民及其特点 二 农业活动的生活价值 三 农民的农业意愿 四 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业的影响 五 重新认识农民的地位 六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家庭农场培育 第四章 农业文化 一 农业文化的内容 二 农业文化的价值 三 农业文化的失落 四 农业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第五章 农民合作组织 一 农民合作社的特点与功能 二 合作社实现农民利益的条件 三 解决农民合作问题的思路 四 政府对合作社的责任 第六章 农业补贴政策 一 农业补贴的含义 二 农业补贴的理论依据 三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补贴政策 四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效果 五 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思考 第七章 农业保险 一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依据 二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实践 三 政策性农业保险“北京模式”的经验与问题 四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条件及政府责任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