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地学哲学--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地学哲学--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 字数: 343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余谋昌
  • 商品条码: 97875097456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5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余谋昌,1935年12月生,广东大埔人。1962年武汉大学哲学系毕业,1966年中国科学院哲学所研究生毕业,留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荣誉理事长。 1975年以来从事环境哲学、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研究,深入展开关于人与自然、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伦理道德及价值取向等哲学探讨,提出这一领域的初步理论框架和基本观点并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曾发表论文《改造自然的得和失》(《红旗》杂志1979)等200多篇,出版著作《生态伦理学》(1999)、《生态哲学》(2000)、《生态文化论》(2001)、《自然价值论》(2003)、《生态文明论》(2010)等18种。
目录
序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一章 人类世:地球新的地质时代 第一节 地球史:无机地球一生物学地球一人类学地球的发展 一 人类学的地球 二 生物学的地球向人类学地球进化 三 “人类世”的地球 第二节 “人类世”形成的机制:物理化学机制一生物机制一人类机制 一 地球物质运动的物理化学作用力 二 地球物质运动的生物地质作用力 三 地球物质运动的人类地质作用力 第三节 人类世“地球新突变期”对人类的挑战 一 地球史上的“地质突变” 二 “地球新突变期” 三 地球新突变期的挑战 第二章 地球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 第一节 地球科学的社会形成和社会建构 一 人类地质知识的萌芽,从制造和使用石器开始 二 矿物的发现和使用为矿物学作准备 三 现代地理学和地质学的产生 四 现代地球科学的社会形成和社会建构 第二节 地学社会学研究的兴起 一 什么是地学社会学 二 地学社会学的合法性论证 三 地学社会学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地球自然科学与地球社会科学统 一 从人类文化的视角.文化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 二 从社会基本矛盾。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统一 三 从科学的角度,地球自然科学与地球社会科学统 第三章 人地关系: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 一 古代:自然力占统治地位,人类臣服自然——崇拜和敬畏自然的观念 二 近代:自然界占主导地位,人类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 三 现代:人类的因素占主导地位,人统治自然——人类中·心主义 四 后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尊重自然——人地关系协调论 第二节 人类与地球相互作用 一 地球对人类的作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二 人类对地球的作用——人是巨大的地质作用力 三 地球对人类的反作用——环境和资源问题成为社会中心问题 四 人类与地球对立的统一:调整人地关系 第三节 人类与地球协调发展 一 人类与地球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 人类与地球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 协调人地关系——地学辩证法与社会历史辩证法的统— 小结 第四章 地学价值论: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地球的科学有用性 一 关于“科学”与“价值”的关系 二 地球的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三 地球的科学有用,}生 第二节 地球的经济有用性 一 矿产价值及其创造 二 矿产价值的性质 三 矿产价值评价:地质评价与经济评价 第三节 地球的社会有用性 一 人创造了“人类世”的地球:它的正价值和负价值 二 “灾害资本”:地球的社会有用性的一个方面 第五章 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地球科学“活物质”方法 一 地球“活物质”概念 二 地球“生物圈”概念 三 “活物质”概念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节 “盖娅假说”:认识地球的生命方法 一 什么是盖娅假说,它的主要含义 二 用地球生命方法论证盖娅假说 三 盖娅假说的地学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 地学思维方式:生态整体性思维 一 什么是地学思维方式 二 地学思维是一种生态整体性思维 第二部分 实践篇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