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蠔镜映西潮(屏蔽与缓冲中的清代澳门中西交流)/全球史与澳门系列/澳门研究丛书

蠔镜映西潮(屏蔽与缓冲中的清代澳门中西交流)/全球史与澳门系列/澳门研究丛书

  • 字数: 253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周湘//李爱丽//江滢河//蔺志强|主编:
  • 商品条码: 978750974310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20开
  • 页数: 298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蠔镜映西潮:屏蔽与缓冲中的清代澳门中西交流》以外交使团的交涉 、英国人在澳门的生活空间、澳门总口到拱北海关的变迁以及清人诗文所见 之“夷妇”及性别关系等若干专题为例,讨论了在清朝澳门的特定时空背景 下,不同文化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可渗透性。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认知上的 困境,双方的观照如雾里看花,暗哑隐晦之处,有误读亦有曲解,甚至无中 生有。交往中的“屏蔽”并不意味着隔绝,交往双方文化象征体系的差异使 得矛盾不可避免,制度上的适当调整“缓冲”了紧张的关系。因此,文化交 往诸种可能性之中,不可不注意到“屏蔽”与“缓冲”之现象,非可遽以“ 消极”作用概言之。 《蠔镜映西潮:屏蔽与缓冲中的清代澳门中西交流》由周湘、李爱丽等 编写。
作者简介
李爱丽,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 周湘: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
目录
导言 一 “蠔镜”如何映“西潮”——解题 二 “鴃舌”与“华言”——文化交流的翻译难题 三 黑奴、唐婿与华夷之辨——族群认同的难题 近代早期中英关系中的澳门因素——以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和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为中心 一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与广州—澳门贸易体制 二 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与天朝外交体制 英国人在澳门的生活空间变迁——以马礼逊时代为中心 一 澳门对中英早期非商往来的屏蔽 二 日常生活空间的变迁 三 精神生活空间的变迁 结语 清朝对澳门的海关管理:从澳门总口到拱北海关(1684-1887) 一 明朝政府对澳门贸易的管理 二 清朝前期粤海关对澳门的海关管理和澳门总口的沿革(1684-1744) 三 澳门总口委员设立后的海关管理体制(1744-1843) 四 鸦片战争后澳门海关体制的变化(1843-1887) 结语 “女婚男嫁”与“贵女贱男”——试论清代澳门诗中所见之性别想象与再现 一 《广东新语》与“女婚男嫁”说之缘起 二 “女婚男嫁”诗的遣词与文体 三 “交印”与“番人”婚俗 四 “贵女贱男”的建构 “百千夷女纷成群”与“谁料人多张丽华”——清人作品中所见澳门女性 一 澳门“夷女”发饰之华夷视角 二 清人诗中所见澳门“夷女”之声色 三 “珠娘佳丽”与“西方美人”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