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文化复兴--关于中国现代变革的历史哲学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论文化复兴--关于中国现代变革的历史哲学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 字数: 472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司马云杰
  • 商品条码: 97875097393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3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论文化复兴--关于中国现代变革的历史哲学思考》(作者司马云杰) 是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复兴的文化历史哲学著作。它围绕中国文化在现代复 兴中的地位及中国现代化究竟应该走一条什么道路,研究了中国文化精神 创造及价值体系、根本精神、核心价值观、儒道两种文化与两种精神对现 代复兴的本质规定性;同时,《论文化复兴--关于中国现代变革的历史哲 学思考》围绕着中国现代复兴所面临的历史现实,研究了中国文化的政治 理想,提出了建立新王道经济与现代伦理精神的任务,探讨了建立盛德富 有大业、太平盛世的哲学基础,并对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复兴中的使命进 行了历史性追问。
作者简介
司马云杰,男,1939年11月生,河南清丰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大道运行论》、《绵延论》、《盛衰论》、《心性灵明论》、《文化价值论》、《文化悖论》、《价值实现论》及《文艺社会学》、《文化社会学》、《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使命》。其中《文化社会学》获1987年度中国图书奖、第二届北方15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一等奖;《文化价值论》、《文化悖论》获第六届北方15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大道运行论》获第十届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等。
目录
新序 原序 第一章 导论 ——何谓中国精神 一 定义:精神与核心价值观 二 大道哲学与中国精神 三 大道哲学的根本精神 四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第二章 中国文化精神创造与发展 一 关于文化精神的源头问题 二 大道哲学精神的诞生 三 文化早熟与纯粹精神发展 四 隐退上帝,走向道德形而上学 五 精神内化与价值观形成 第三章 儒道两种文化与两种精神 一 中国儒道文化源流 二 两种哲学与两种精神 三 两种精神的文化哲学根源 四 两种精神的互补与历史担当 第四章 精神创造的心性本体论阐释 一 论心性本体与精神创造 二 论“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三 论起经纶与成德色 四 论“精神还仗精神觅” 五 论“心之精神之谓圣” 第五章 论高深层次的价值观 一 论价值观的结构层次 二 论太和之道与至和之德 三 论“皇建有其极” 四 论“主静以立人极” 五 论“存天理”与“致良知” 六 论高深层次价值观全体大用 第六章 论天德王道的政治理想 一 论天德王道理想原于天 二 论“内圣外王”之道 三 论“立人之道,日仁与义” 四 论刚健中正和平之道 五 论中国古代的民主精神 六 论德治、礼治与民主政治 第七章 新王道经济与现代伦理精神 一 何谓新王道经济 二 新王道经济的哲学基础 三 新王道经济的为治大理 四 新王道经济与现代伦理精神 五 何谓中国现代伦理精神 六 如何建立现代伦理精神 第八章 论建盛德富有大业 一 论盛德富有大业的哲学基础 二 论有盛德而后定富有大业 三 论建立盛德富有大业的根基 四 论盛德富有大业的蓄养之道 五 论日新盛德与富有大业 第九章 论太平盛世 一 何谓太平盛世:定义与理论 二 论太平盛世的生命安顿 三 论太平盛世的人性论基础 四 论太平盛世的彝伦大法 五 论致太平要贞正人心 六 论致太平礼义之教不可废 七 论不可粉饰太平 第十章 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使命 一 中华民族300年的觉醒 二 中国现代社会存在的精神基础 三 中国现代复兴首先是精神复兴 四 沿着中国文化根本理念实现现代化 五 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六 知识分子在现代复兴中的地位 附录1 道德重建要寻求新的人文精神 一 道德重建要超越浅薄的知识论哲学 二 发展人文科学要以人的永恒心性为基础 三 寻求新的人文精神离不开形而上学 附录2 大道运行·文化历史与国家盛衰 ——谈《大道哲学》三部曲的研究与写作 一 关于大道哲学的研究 二 国家民族与文化历史 三 大道哲学与历史盛衰 四 大道哲学与文化复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