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摆脱不掉的争议(七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台前幕后)

摆脱不掉的争议(七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台前幕后)

  • 字数: 240
  • 出版社: 山西人民
  • 作者: 陈为人
  • 商品条码: 97872030797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陈为人编著的《摆脱不掉的争议(七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台前幕后) 》讲述了:诺贝尔文学奖是天使还是瘟神?是祸还是福?获得诺奖的大家 们,有的狂喜,有的坚拒,有的是功臣,有的是国贼,有的流亡,有的自 杀……这个北欧小国设立的奖励机制,为何持续牵动了所有大国的神经, 又为何对人类文明发生了世纪影响? 《摆脱不掉的争议(七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台前幕后)》选取了七位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故事,从这些文学塔尖上的截面中,我们看到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形形色色的命运和思考,看到了20世纪人类精神生活历 程的几个关节点。
目录
左右逢源付出的生命代价 ——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肖洛霍夫 1 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 2 小船也曾有过舵 3 “分寸感”是写作的最高技巧 4 钢铁是这样消融的 5 扑朔迷离的“斯大林文学奖”评选 6 诺贝尔奖的“花落谁家” 7 苏维埃酗酒现象的背后 8 功成名就老人晚境的回放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 1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2 作家是背负“债务”的人生行走 3 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 4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5 迟到三十年的诺贝尔授奖仪式 “永远批判者”角色的硬骨与软肋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 1 索尔仁尼琴说:我写作的唯一目的在于 永远不忘怀这一切 2 赫鲁晓夫成为索尔仁尼琴的“知音” 3 小乌儿飞出去了很难再困住 4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5 跪久了,要挺起腰杆,活动活动膝盖骨 6 在无比强大的专政机器面前 7 《古拉格群岛》是彻底决裂的宣言 8 保持一个“批判者”的角色 9 肖斯塔科维奇嘲讽地把索尔仁尼琴称为 “一个发光体” “局外人”是自觉“边缘化”的隐喻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 1 背离时代主流话语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 加缪塑造卡里古拉形象的心理潜台词 3 拒绝在生活和人之间放一本《资本论》 4 都是太阳惹的祸 5 沉默构成了对“荒诞世界”的“反抗” 6 思想的另一种深刻是忏悔 命运选择的两难困境 ——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特 1 拒领诺贝尔文学奖唯一人 2 “共产党同路人”的四年经历 3 存在主义的“境遇剧” 4 对现实的“厌恶”使萨特陷入了存在主义的“虚无” 5 飘散出奶酪味的“炒鸡蛋” 6 萨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名誉的代价 7 世界上被人引用最多、理解最少的作家 自杀是塑造英雄形象的绝笔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 1 “硬汉”的自杀令人瞠目结舌 2 与生俱来的“英雄情结” 3 战场是英雄展示的舞台 4 斗牛成为命运拼搏的象征 5 对战争的反思:从《永别了,武器》到 《丧钟为谁而鸣》 6 “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7 写作是拳击台上的一场较量 8 自杀是塑造英雄形象的绝笔 追求唯美主义者成功后的绝望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 1 弦断有谁听 2 嵌入幼小心灵里的死亡记忆 3 初恋对人生的刻骨铭心 4 不断迷惘是不懈追求的折光反照 5 梦境是现实的海市蜃楼 6 人生旅程中的“迷失自我” 7 宗教禅境对生命意识的浸染 8 死亡获得的“另一只眼睛” 主要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