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代例考

历代例考

  • 字数: 46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杨一凡//刘笃才
  • 商品条码: 97875097353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7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历代例考》由杨一凡和刘笃才著,本书对历史上各类例的起源、内容 、演变及其在各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作了系统考证,《历代例考》创新之处是: 1.对例的前身决事比和故事的形成、演变进行了考证,揭示了例的渊源 ; 2.对长期流传的所谓秦“廷行事”、清“成案”即判例的观点提出质疑 ,厘正 了前人的不确之论; 3.对学界存有争议的汉代的“比”、宋元的“断例”的性质作了考辨; 4.对前人未曾研究的元代的分例和明代的榜例、则例等进行了探讨; 5.对唐代至明清的条例、事例和元代的格例以及清代的则例、省例、《 大清律 例》中的附例等进行了考证; 6.突破“以刑为主”研究法史的传统模式,对各代刑例之外的行政、经 济、民 事、军政、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诸例进行了全面考述,阐明了例的体系; 7.论证了历史上的律例关系理论。
作者简介
刘笃才 1943年9月生,山东章丘人。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多年任辽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史学教授,出版有<极权与特权>(专著)、《中国的法律与道德>(合著)等著作,发表有《中国古代判例考论>《论不道及其发生学原理><中国古代民问规约引论>《汉科考略>等论文数十篇,并与杨一凡合编《中国古代地方法律文献>(甲、乙、丙编,共40册)。 杨一凡 1944年4月生,陕西富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已出版独著、合著和主编的科研成果40余种。主要著作有《明初重典考》《明大诰研究》《洪武法律典籍考证》《明代法制考》等。主编有《中国法制史考证》(15册)、《中国法制史考证续编》(12册)及十多部大型古代法律艾献整理成果。近年来,其学术成果获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
目录
绪论 一 秦汉比事考 (一)秦汉时期的比 (二)秦汉时期的故事 (三)秦“廷行事”考 二 魏晋隋唐例考 (一)魏晋后故事的变迁 (二)判例及法例 (三)行政诸例:条例、格例、则例 三 宋元例考 (一)断例 (二)条例、格例与则例 (三)元代的分例 (四)事例、恩例及特旨 四 明代例考 (一)明太祖注重制例的起因及相关疑义考 (二)明代律例关系的演变与《问刑条例》的修订 (三)明代行政例中的诸条例 (四)明代的事例 (五)明代的则例 (六)明代的榜例 五 清代例考 (一)大清律中的附例 (二)以则例为主体的清代行政例 (三)清代的省例 (四)清代成案的性质 六 古代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作用 (一)例的形成、发展和法律地位的变迁 (二)如何看待前人对例的批评 (三)例的历史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