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管笔(活出中国人的精神)

一管笔(活出中国人的精神)

  • 字数: 100
  • 出版社: 北京日报
  • 作者: 王林海
  • 商品条码: 97875477053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0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一管笔(活出中国人的精神)》由王林海编著,以图像做引子,配以 图说,展示中国人千万年来精神世界所保有的生命信仰。从岩画、玉器、 彩陶、青铜、漆器、丝绸、书、画、建筑等等大量的图片中阐述其间所蕴 含的风骨,从而去观照中华民族的心性光辉(精神结晶)。文化要化育的 是人的精神,而精神显出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性,那么,承载心性的就是文 物(即艺术品)。了解昨天的自己,图片中这些实实在在的文物可以读出 我们昨天的心迹。心迹是有血性的,是鲜活的。 《一管笔(活出中国人的精神)》用一管笔为绳索,紧紧地扯拉住古圣 贤的用心之道,直接步入中国人的人文信仰“天人合一”的大情境里。文 化只活在日用中,要活出中国人的精神不去体证往圣的用心之道,那么中 华文明只是镜中花。借书道的生成与发展,直接阐释中国人的文化智慧与 生命智慧是本书在当下“别有开发,能自建树”的贡献。作者在《一管笔 :活出中国人的精神》中这样写到:“书道作为‘游于艺’的用心之道, 它是要建立起中国人观看天地人生并获得良知良能的自觉,这是一条水归 其壑的觉悟之路。”
作者简介
王林海,书画家,鉴赏家,当代隐者,承继中国书道之法脉,“先生之教,继往圣,开来学,将有功于斯世也。” 曾经在国内国外举办画展多次,近十年,沉潜于揣摩古人用心之道,避隐香山,终得心源。 深深受益并识得中国文化的好,凝其心得,遂成此书,与读者分享。
目录
出版者言 自序 艺术是活出来的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孩童时代 上下五千年,对中国人来说,就是“思接千载,目极八方”。这不是时空概念,而是承接古人的用心。过往的圣贤正是昨天的自己,开天辟地的不是盘古,而是昨天的我们。 五个故事 夸父追日 女娲补天 牛郎织女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人人生来就有的能力 会飞的中国人 刻在澡盆上的九个字 观岩画 观玉器 观彩陶 第二章 中国人的文化要求 中国人为艺,要求返璞归真,存赤子之心,它告诉我们一切“游于艺”的行为必须回到生命中来,回到那个当下存在的自我,否则便是在说谎、自欺、欺人。 艺就是无中生有 气质 风格 境界 精神 造字 心与物 取象知形 会意 诗性 变易与不易 发现“气” 青铜:气的舞蹈 漆器:韵的实现 丝绸:气韵生动 画:升华之道 中国画的精神 王羲之 王维 苏东坡 第三章 写字不再只是写字 拿起毛笔,不是为了写一手漂亮的好字,而是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学习书道,修炼书道,变化自己的气质,陶冶自己的性灵。 由书进道 符 甲骨文 金文 秦篆 汉隶 唐楷 草书 行书 文房四宝 笔 墨 纸 砚 无用之用 书道对待观 力 劲 气 意 象 神 执笔 运笔 布气 书道法要 平 圆 留 松 放 书道心要 正 直 通 泰 书中见人 王献之的故事 傅山的故事 黄宾虹的故事 第四章 从书道到安居之道 我们可以从书道世界里去感受古人的用心、感受我们民族的人文情怀。中国人的建筑也是一点墨化显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书道来变化气质,陶冶性灵,移风易俗,中国建筑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诗性的安居 风水树 门脸 明堂 天井 窗 花园 梁柱 墙 回廊 水榭 檐 顶 基 青藤书屋 第五章 说说游学 中国人读万卷书而后行万里路,是要到天地间去读无字天书,“观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以化天下”,把“文化”这两个字在自己的生命里激活,成就自己的生命精神。 师天地造化 致曲阜游学同行者的一封信 附录 书道十不、十要观 我的老师陈我鸿 陈我鸿先生的话 我的老师朱豹卿 朱豹卿先生的《冥思偶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