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学术概论(精)/中国文库

清代学术概论(精)/中国文库

  • 字数: 175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梁启超
  • 商品条码: 978710107920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1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 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教 育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朱维铮(1936~ ),江苏无锡人。著名学者,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兼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 《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 ,也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作者将清代学术从时代思潮的角度 划分为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介,精辟分析了各个 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的成就与不足。《清代学术概论》一经问世即受到读者 欢迎,并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本 书由中华书局2011年最新出版。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目录
《清代学术概论》导读 节目提要 自序 第二自序 一 [论时代思潮] 二 [略论“清代思潮”] 三 [清学的出发点] 四 [顾炎武与清学的“黎明运动”] 五 [阎若璩和胡渭] 六 [黄宗羲和王夫之] 七 [颜元] 八 [梅文鼎、顾祖禹和刘献廷] 九 [由启蒙到全盛] 十 [考证学的“群众化”和惠栋学派] 十一 [戴震和他的科学精神] 十二 [戴门后学] 十三 [“朴学”] 十四 [经史考证] 十五 [水地与天算] 十六 [金石学、校勘学和辑佚学] 十七 [清代的“学者社会”] 十八 [清学全盛的时代环境] 十九 [桐城派与章学诚] 二十 [清学分裂的原因] 二十一 [清学分裂的导火线] 二十二 [清代今文学与龚魏] 二十三 [康有为是今文学运动的中心] 二十四 [《大同书》是康有为的创作] 二十五 [梁启超的今文学派宣传运动] 二十六 [梁启超与康有为的分歧] 二十七 [晚清思想界一彗星——谭嗣同] 二十八 [清学正统派的殿军——章炳麟] 二十九 [晚清西洋思想之运动] 三十 [晚清思想界一伏流——佛学] 三十一 [前清学风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异点] 三十二 [清代自然科学为何不发达] 三十三 [结语] 附录一 《清代学术概论》序 附录二 《欧洲文艺复兴史》序 附录三 校注本再版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