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造福民生(中国共产党的追求与经验)/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淮扬文化研究文库

造福民生(中国共产党的追求与经验)/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淮扬文化研究文库

  • 字数: 38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林祖华
  • 商品条码: 9787509736296
  • 版次: 1
  • 开本: 20开
  • 页数: 426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造福民生:中国共产党的追求与经验》由林祖华编著。 民生问题历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 探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造福民生:中国共产党的追求与经验》系统论述 了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全面考察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 历史轨迹,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教训。
作者简介
林祖华,1964年12月生,江苏海门人,法学博士,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研究。主持、参与多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主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教材10余部,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社会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序——周一平 / 1 绪论1   一 民生改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1   二 造福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4   三 “中国共产党造福民生”的研究意义7   四 “中国共产党造福民生”的研究综述12   五 “中国共产党造福民生”的研究方法35 第一章 民生理论概述39   一 “民生”一词的历史沿革39   二 民生的内涵及其特点41   三 民生概念的相关概念50   四 民生思想的内涵与特点6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造福民生的理论形成和发展67   一 中国传统民生思想是其重要的思想源泉68   二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是其重要理论基础80   三 近现代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影响和启示110   四 中国共产党不断造福民生的理论发展史11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造福民生艰辛探索137   一 建党和大革命时期:逐渐认清国情,重视工人农民运动138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保障人民群众权益150   三 抗日战争时期:减轻人民负担,努力改善人民生活167   四 解放战争时期:加大土地改革力度,建立人民政权184 第四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生建设在曲折中发展202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保障群众生活,稳定民心202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三大改造”完成,剥削制度彻底消灭220   三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急躁冒进,民生改善“欲速不达”227   四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民生改善步履维艰235   五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左”倾依旧,急于求成,百业待兴244 第五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生不断改善251   一 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奠定民生改善的基础251   二 世纪之交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体制转换,促进民生改善273   三 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新阶段:以人为本,民生建设大发展285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造福民生的基本经验和教训310   一 坚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践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311   二 坚持改进完善党的领导,勤政廉洁巩固执政党地位314   三 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316   四 坚持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紧紧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319   五 坚持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实现民富国强和社会和谐325   六 坚持制度建设法律保障,加强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328   七 坚持安定团结稳定局面,保证民生改善的顺利进行331   八 坚持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确保人民群众尊严和体面333   九 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时代的特点改善民生335   十 坚持共建共享公平正义,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36 结束语 任重而道远明天会更好341   一 正视现实,中国民生问题解决还需不断努力341   二 善于借鉴,吸取世界各国改善民生成功经验346   三 充满信心,社会主义中国的明天越来越美好348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关注民生大事记351 主要参考文献409 后记4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