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空间研究(10空间的消费消费文化视野下城市发展新图景)

空间研究(10空间的消费消费文化视野下城市发展新图景)

  • 字数: 392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季松//段进|主编:段进
  • 商品条码: 97875641342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8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消费社会是继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以 大众消费和符号消费为特征的消费文化已成为中国局部消费社会——发达地 区城市发展的主要文化语境之一。季松、段进编著的《空间研究(10空间的 消费消费文化视野下城市发展新图景)》通过对消费文化相关理论的引介, 结合当代中国城市的转型建立起了“消费文化一消费空间—空间消费一中国 城市”的研究体系。研究首先从典型现象人手梳理了城市空间消费化的发展 态势,即空间中的消费正在向空间的消费转变,空间使用价值的消费正在向 符号价值的消费转变,城市空间及城市本身正日益成为商品;其次,从价值 诉求、审美取向、时空体验和社会结构四个层面具体解析了消费文化是如何 影响中国城市空间发展的;最后,揭示了空间的差异消费、视效消费、体验 消费、认同消费以及时尚消费正在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新机制,这些机制也 为中国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空间研究(10空间的消费消费文化视野下城市发展新图景)》可供城 市规划、都市文化研究、城市建设及城市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高等院 校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季松,男,籍贯江苏南京,1976年生。1993年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系,1998年、2001年先后获得建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留校工作,2003年在职攻读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博士学位,师从段进教授,并于200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获得国家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2004年获讲师职称,2011年获高级工程师职称。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先后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篇,出版著作(合著)《城镇空间解析一一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构与形态》,主持或参与全国各类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项目40余项,其中以规划专业负责人身份参加的数项规划设计项目获得两个国家级和多个省部级优秀规划设计奖项。 段进,1960年12月生于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城市规划学科带头人。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段进教授长期从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教学和规划实践工作;著有《城市空间发展论》等9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部省级科研10余项;科研成果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 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主持了多项重要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成果曾获国家级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银奖,部省级一等奖等多项。
目录
空间序 前言 1 导论/1 1.1 研究的缘起与背景/1 1.1.1 西方消费社会/1 1.1.2 消费文化在中国的扩散/1 1.1.3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消费化现象/2 1.1.4 从消费文化的维度研究城市空间/2 1.2 消费文化及相关理论综述/4 1.2.1 国外研究综述/4 1.2.2 国内研究综述/9 1.2.3 基本观念的澄清/11 1.3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城市空间研究动态/13 1.3.1 建筑设计方面/13 1.3.2 城市空间方面/17 1.3.3 都市文化方面/19 1.3.4 国内相关研究小结/20 1.4 研究的立意、对象和目标/20 1.4.1 研究的基本立意/20 1.4.2 研究对象的界定/21 1.4.3 研究的理论基础/22 1.4.4 研究目标/22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23 1.5.1 研究方法/23 1.5.2 研究框架/23 2 消费与消费文化/26 2.1 定义与相关概念/26 2.1.1 消费与大众消费/26 2.1.2 消费文化/30 2.2 当代消费文化的逻辑/33 2.2.1 消费的动机——为何消费?/33 2.2.2 消费的客体——消费什么?/35 2.2.3 消费的主体——谁在消费?/37 2.2.4 消费的环境——在哪消费?/38 2.2.5 消费文化发展的新趋势/39 2.3 当代中国的消费文化发展态势/41 2.3.1 宏观背景/41 2.3.2 消费文化在中国的显现与扩张/46 2.3.3 中国是否已进入消费社会?/51 2.3.4 中国式消费文化的特点/53 2.4 消费文化、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55 2.4.1 城市与城市文化/55 2.4.2 消费文化与城市空间/55 3 消费与发达国家城市空间发展/57 3.1 美国:消费空间引导城市发展/59 3.1.1 购物中心与城市郊区化/60 3.1.2 消费节庆场所与内城复兴/62 3.2 欧洲:消费发展与城市认同走向融合/64 3.2.1 美国式购物中心的入侵/64 3.2.2 消费的控制与欧洲城市认同/65 3.2.3 “隐藏的购物中心”与文化规划/66 3.3 新加坡:依托购物旅游的购物之城/69 3.3.1 “合作—竞争”机制/69 3.3.2 乌节路与购物之城/70 3.4 阿联酋迪拜:奇观之城/71 3.4.1 奇观消费与奇观城市/71 3.4.2 奢侈消费与石油之后的城市发展战略/73 3.5 日本:消费网络之城/75 3.5.1 百货商店等同于城市/75 3.5.2 便利店网络与城市的新陈代谢/79 3.6 小结:消费是促进城市发展的有效工具/81 4 消费时代中国城市空间的发展图景/82 4.1 消费活动的转变与渗透/82 4.1.1 当代消费活动的特征/82 4.1.2 消费活动的渗透与扩张/86 4.2 消费空间类型上的拓展/91 4.2.1 空间类型拓展的特征/91 4.2.2 新型消费空间。/93 4.3 消费空间规模上的扩张/122 4.3.1 原有商业核心区的扩充与优化/122 4.3.2 商业消费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网络化的转变/126 4.3.3 邻里、社区、同城三级消费圈的逐步完善/127 4.3.4 商业消费空间的内向聚集与外向扩散同时演进/129 4.4 消费空间形式上的包装/130 4.4.1 独特形象的塑造/130 4.4.2 建筑表皮的装饰/137 4.5 消费时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态势/143 4.5.1 城市活动——呈现复合化和商业化的态势/143 4.5.2 城市功能——正由生产中心向消费中心转型/145 4.5.3 城市结构——消费空间推动城市调整与扩张/148 4.5.4 城市建筑——呈现风格化与媒体化的态势/1 50 4.5.5 小结:中国城市与消费正日益融合发展/152 5 消费文化语境下中国城市空间的消费逻辑/153 5.1 从空间中的消费到空间的消费/153 5.1.1 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153 5.1.2 城市空间中的消费/155 5.1.3 城市空间的消费/155 5.2 从空间使用价值的消费到空间符号价值的消费/158 5.2.1 空间使用价值的弱化/159 5.2.2 空间符号价值的消费/159 5.3 城市本身成为商品/163 5.3.1 城市的商品化/163 5.3.2 销售城市/165 6 消费文化对中国城市空间的影响因素解析/168 6.1 当代城市空间价值诉求的转向/168 6.1.1 消费时代价值诉求的转变/168 6.1.2 城市空间的价值诉求/171 6.2 当代城市空间审美取向的转变/177 6.2.1 消费时代审美的世俗化和泛化/177 6.2.2 城市空间的审美取向/180 6.3 当代城市时空体验的变迁/185 6.3.1 消费时代时空观体验的变迁/186 6.3.2 城市空间的时空体验/191 6.4 当代城市社会结构的分化/197 6.4.1 消费时代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97 6.4.2 城市空间的社会性分化/203 6.5 小结: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促进了空间符号的生产与消费/207 7 消费时代中国城市空间发展的新机制/208 7.1 机制1——空间的差异消费/208 7.1.1 差异、个性与消费/208 7.1.2 空间的差异消费/209 7.2 机制2——空间的视效消费/210 7.2.1 视觉与图像/210 7.2.2 空间的视效消费/211 7.3 机制3——空间的体验消费/213 7.3.1 体验与体验经济/213 7.3.2 空间的体验消费/214 7.4 机制4——空间的认同消费/218 7.4.1 消费与群体区分/218 7.4.2 空间的认同消费/218 7.5 机制5——空间的时尚消费/219 7.5.1 时尚与消费文化/219 7.5.2 空间的时尚消费/221 7.6 小结:空间符号生产与消费的机制/222 8 消费时代城市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224 8.1 面对发展机遇的展望/224 8.2 消费文化语境下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性/225 8.3 面临的挑战/227 8.3.1 是需求还是欲望?——城市规划与建设目标和价值观的偏颇/227 8.3.2 是地方还是全球?——城市地方与传统特色面临的丧失威胁/228 8.3.3 是丰富还是混杂?——城市整体景象呈现碎片化和平面化/230 8.3.4 是公共还是私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日趋商业化和私有化/230 8.3.5 是真实还是虚拟?——拟像符号消费对城市真实性的冲击/233 8.3.6 是创作还是炒作?——规划设计市场的业主化和品牌化/234 8.3.7 是自主还是异化?——城市居民成为被动的空间消费者/235 8.4 应对挑战的策略建议/236 8.4.1 建立健康有序的中国特色消费文化/237 8.4.2 确立合理的空间生产一消费的目标/238 8.4.3 改变城市空间低效浪费的增长模式/239 8.4.4 重视城市空间符号与文化发展策略/239 8.4.5 构建开放、多层次的城市集体空间/240 8.4.6 倡导公平公正、可持续的设计伦理/241 8.4.7 强化公众参与,培育创造性消费者/242 参考文献/243 图表来源说明/252 后记/26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