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寻找锅庄舞(藏地锅庄的历史社会体育考察)

寻找锅庄舞(藏地锅庄的历史社会体育考察)

  • 字数: 36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毕研洁//冯涛
  • 商品条码: 97875097343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2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寻找锅庄舞这样一种传统藏民族文化样式在现代社会空间的着陆点, 无疑需要研究者具备一种跨界的眼光和深情的执著,八年的时光,《寻找 锅庄舞(藏地锅庄的历史社会体育考察)》作者在藏民族的文化沃土里找寻 养料,希图使其浸润于更广阔的民族文化田野。而今,锅庄舞从西部出发 ,渐渐进入到中东部地区的广场文化中,其中有民间传播者的功劳。然而 这一文化样式的原有味道是否可以得到传袭、长久留存和发扬,对其文化 内涵和文化张力深层次的寻觅,成为研究者应有的担当。 人们很想知道锅庄舞是如何形成、保持和延续的,或者更确切地说, 锅庄舞的形成、保持和变迁是怎样的一个社会过程。要研究它的社会形成 问题,必须考察锅庄舞的历史成因。《寻找锅庄舞(藏地锅庄的历史社会体 育考察)》是从体育文化研究者的角度来考察发掘藏民族民间舞蹈锅庄舞流 派和研究它的民间传承过程,试图使其在现代文化空间以文化体验和体育 健身的形式存续。切望有更多的同行者,从他们的发掘和创作中展现锅庄 舞这一文化样式的特质,推动更广大场域民众参与的愿望和热情。本书由 毕研洁、冯涛著。
作者简介
汉族,1972年生,甘肃兰州人,1995年7月于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本科毕业。 1995年7月至今在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任教,现为兰州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教育学与训练学。 回族,1961年生,山东济南人,1982年7月于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体操专业)本科毕业。 1982年7月至今在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任教,现为兰州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社会体育学。现任兰州大学西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所主任。
目录
导言 上篇 散落在藏区锅庄舞的历史源流 一 西藏地区锅庄舞 (一)拉萨果谐 (二)那曲果谐 (三)日喀则果谐 (四)昌都果卓 (五)林芝果谐 (六)亚东果谐——“古日白朵” (七)门巴族民间舞蹈 (八)珞巴族民间舞蹈 (九)僜人民间舞蹈 (十)卫藏堆谐 (十一)勒谐(歌舞) (十二)芒康弦子(谐) (十三)阿里地区果谐 二 西藏锅庄舞的音乐元素 (一)西藏果谐音乐曲调风格 (二)西藏堆谐音乐曲调风格 三 四川藏区锅庄舞 (一)早期四川藏区舞乐 (二)安多藏区草地锅庄舞 (三)古老的黑水祭祀舞 (四)四川藏区的“卓”舞 (五)康巴锅庄舞 (六)巴塘弦子舞 (七)甘孜其他地域锅庄舞 (八)嘉绒锅庄舞与羌族锅庄舞 四 青海藏区锅庄舞 (一)青海玉树(康巴)卓舞 (二)青海藏区(安多)的民间舞蹈 五 云南藏区锅庄舞 (一)云南藏区锅庄舞 (二)德钦弦子舞(仪) (三)尼西情舞 (四)摩梭锅庄舞 六 甘肃藏区锅庄舞 (一)拉卜楞锅庄舞 (二)甘南其他藏区锅庄舞 下篇 锅庄舞的文化空间 一 锅庄舞文化的历史成因 (一)游牧文化的独特性与依赖性对锅庄舞的影响 (二)三大藏区地理环境坐标与锅庄舞文化 (三)藏传佛教与民间舞蹈 (四)锅庄舞与藏人的生活方式 (五)锅庄舞来自于“模拟舞” 二 锅庄舞与相邻民族舞蹈的历史记忆 (一)羌族与其他少数民族 (二)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三)锅庄舞与氐羌系民族 (四)汉民族文化对藏族歌舞的影响 (五)不同地域锅庄舞的动作特点 三 锅庄舞的动律节奏 (一)锅庄舞由直接到间接过程 (二)锅庄舞动作的特质来自于动律节奏 (三)锅庄舞的基本动作元素与空间协调律 四 锅庄舞形态层面的理论思考 (一)理性地认知锅庄舞的文化结构 (二)现代锅庄舞文化应是多元混合体 (三)文化人类学与锅庄舞的社会生态 (四)锅庄舞“社会舞蹈”语境下的全民健身 (五)大学是“锅庄舞”教育的基地 (六)锅庄舞潜在的艺术体育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结束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