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言诠与意趣--佛教义学研究

言诠与意趣--佛教义学研究

  • 字数: 27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周贵华
  • 商品条码: 97875161078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上篇 唯识明义论 第一章 有为依唯识学与无为依唯识学 第一节 唯识学二分的安立:历史性与逻辑性 一 从佛教思想史的角度看 二 从理论的内在逻辑看 第二节 唯识学二分的特质:一致性与差别性 第三节 唯识学二分在佛教意识形态上的关系:疏离与紧张 第二章 法相分学与唯识分学 第一节 法相分学与唯识分学——从汉译《集论》与《摄论》之“识”谈起 一 法相与唯识之区分 二 法相分学:识作为了别/识别 三 唯识分学:识作为了别/显现 四 有相唯识与无相唯识之别:识别与显现 第二节 关于法相与唯识的“分合之辩” 一 欧阳竟无:法相与唯识“二事也” 二 释太虚:“法相必宗唯识” 三 释印顺:“唯识必是法相的,法相不必宗唯识” 四 小结 第三章 “唯识”与“唯了别” 第一节 “唯识”与“唯了别”:用语差别与意义相通问题 一 “唯识”与“唯了别”用语之差别问题 二 “唯识”与“唯了别”意义之相通问题 第二节 “唯识”与“唯了别”:意趣问题 第四章 唯识学之有无思想 第一节 言说与有无 ——以早期唯识关于言说与有无的论说为中心 一 言说与有无 二 离言自性 第二节 对《解深密经》有无说之诠释 ——以圆测的《解深密经疏》为中心 一 对《解深密经》有无说疏释之特点 二 关于胜义谛离言自性 三 关于三自性 四 关于三无自性性 第五章 唯识学无分别智之亲证思想 第一节 无分别智 第二节 无分别智之所缘以及生起 第三节 无分别智与真如之冥契 第六章 唯识学之转依思想 第一节 转依及其结构 一 转依之名、义 二 关于转依之名、义的争论 三 转依的四分结构 四 转依的五分结构 五 转依说类型 …… 下篇 佛教思想明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