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

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

  • 字数: 91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商品条码: 97875097322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865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1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上册 一 综论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五四:一场世界主义情怀的公民运动 从大逆转到新思潮 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论纲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系统的建构 论早期新文化运动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三十年知识界对五四观的重新审视 被多向解读与不断诠释着的“五四意义” 五四精神三思 五四反孔的三点启示 二 思潮 五四时期国人理想社会模式的转型 《改造》与五四时期社会主义之传入 社会改造的目标设定与路径选择 五四时期民族主义的世界主义面相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五四与民族主义建构 五四新知识分子的民族—国家想象 五四时期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改良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 现代中国激进主义之再思考 五四时期的激进思潮及其反思 五四运动与民主观念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变化 论五四时期的民粹主义 五四时期的女性主义及其思想来源 论中国五四先进知识分子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认识 “主义”是如何战胜“问题”的 下册 三 人物与事件 鲁迅与五四精神杨义 胡适与吴敬恒 梅光迪、胡适留美期间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 “挽留蔡元培”与现代中国知识人的心理纠结 陈独秀:我们如何表达 钱玄同国学研究论析 孙中山革命党人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与反应 “五四之子”殷海光的五四情结与五四观念 五四时期的汪精卫 “明生”、“去闇”、“CZY生”及其他 杜威来华与五四之后的教育界 从“五七”、“五九”到“五卅”、“五三” 四 其他 《新青年》编辑演变之历史考辨 五四运动与近代国家转型中的民族区域整合 五四与中国近代的废约反帝运动 五四上海罢工中的政治力量和社会网络 五四时期超党派合作现象评议 五四知识阶层的人数与分布 五四的社会后果:妇女财产权的确立 五四新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掘与继承 五四文学革命的光荣不必均摊 长沙《大公报》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前后江浙地区的“杜威热”及其与江南文化的关联 再说“荆生”兼及运动之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