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本发展报告(2012)/日本蓝皮书

日本发展报告(2012)/日本蓝皮书

  • 字数: 281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李薇
  • 商品条码: 97875097332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3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薇编著的《日本发展报告(2012)》由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 院日本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 作推出,是中日研究界同人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 《日本发展报告(2012)》以东日本大地震为中心,对2011年日本大地 震对日本的政治、外 交、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作了回顾、分析与展望,并收录了该年度日本 大 事记。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由地震、海啸和核泄漏构成的三 重 打击,使日本遭遇战后的最大灾难。在过去的一年里,日本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紧 急对策,在预算和法制方面制定了配套方案,但仍面临灾后重建、福岛第 一核电 站废弃物处理、灾区清除污染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主党政府在经受救灾考验的同时,执政能力受到质疑,“政治主导 ”难以 为继,不得不在2011年9月进行首相更迭,由野田佳彦组成新的内阁。围绕 野 田内阁推出的提高消费税法案,日本朝野正在展开新一轮的政治博弈。 相对于动荡不安的内政,野田政府在外交安全方面最终确立了对外战 略,继 承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战后日本外交安全传统,并借助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在亚 太施展多元外交。“救灾外交”使中日关系改善出现转机,但日本对华疑 虑上 升,两国关系的发展依然“暖”中有“寒”。 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国内产业供应链断裂,使日 本经济 增长和财政重建面临更大的困难。但由于日本产业实力雄厚,企业应对及 时,在 较短时间里拉动了宏观经济的V形复苏。 日本国民在天灾人祸面前的坚忍淡定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老龄化趋 势、社 会舆论生态发生的深刻变化,暴露出日本社会诸多结构性问题,而核泄漏 事故对 日本社会和国民心理的冲击巨大。 2012年,将是“日本再生元年”。在致力于灾后重建、核事故处理和 重建 经济的同时,日本将全面推进社保与税制一体化改革,并启动结构调整。 受大 地震的影响,加上日元升值和长期电力不足,新一轮产业海外转移值得关 注。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日本政局将持续动荡,政党政治可能出现分化重组。 而对 外战略的积极进取,构建以日美同盟为主的东亚新安全框架,将为民主党 政府 增添政治筹码。迎来“不惑之年”的中日两国外交,亦将把“战略互惠” 作为 相互关系的基本取向。
目录
I 总报告 1 2011~2012年日本形势回顾与展望 ——东日本大地震:日本国运的节点、考验和机会 一 东日本大地震:日本国运的节点 二 灾后重建与结构性解困,扭转国运的考验 三确定外交安全战略,寻找国运机会 Ⅱ 特别报告 2 日本福岛核事故危机及其能源安全 Ⅲ 政治外交篇 3 东日本大地震与民主党政治的蜕变 4 震后新老保守政党在核泄漏灾区的势力消长 5 大地震后日本外交及对华政策走向 6 “暖”中有“寒”:震后中日关系及其走向 ——2011年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7 2011年日美关系:震后的同盟深化 Ⅳ 经济篇 8 大地震对日本产业的强烈冲击与迅速恢复 9 财困拖延灾后重建及其教训 10 核危机前后的东京电力公司 V 社会文化篇 11 东日本大地震与日本地方自治体 12 “3·11”核事故与日本新闻媒体 13 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冲击及启示 14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看日本人的核意识 15 大地震后日本人对政府、皇室印象及其成因分析 16 天灾人祸中的日本国民性解读 Ⅵ 附录 17 2011年日本大事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