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散论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散论

  • 字数: 31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李诠林
  • 商品条码: 97875097312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5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散论》首次选择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 文学研究的“学科论”和“方法论”作为专门的论述对象,虽题为“散论” ,实际上是以学科论的架构和精神统领全篇,同时兼顾同样是当前该学科研 究领域中鲜有人涉及的研究方法论的探讨。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散论》全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大致如下: 绪论部分,分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学科的学术史轮廓”、“华 人文学的开放性和现代性”两节,说明本论著“散论”的重点。这部分主要 是提纲挈领地谈本论著的论述内容。第一部分学科论,分为世界华文文学学 科的研究范畴、“台湾‘回归原乡’写作”论题构想等进行论述。第二部分 作家论,以陈若曦等作家为例进行个案分析。第三部分作品论,以日本华文 作家毛丹青等的作品为例进行文本细读。第四部分周边文化论,以文学期刊 、民间歌谣、文化交流与融汇等对于文学的影响为例,阐明台港澳暨海外华 文、华人文学研究应该以开放性的眼光重视周边的文化现象,并由此反观自 身的学术价值,提升自己的学术自信。第五部分思潮流派论,以华人作家的 “回归写作”等为例,论述那些早已存在却还没有得到正名和应有重视的文 学思潮和流派。第六部分方法论,以文学研究方法之研究、以“审美隔断” 理论研究新移民华文文学等理论方法为例,期望对学科建设能够有理论系统 方面的启示;最后是结论,从现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出发,展望学科 前景,收束全篇精神,探讨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或世界华文、华 人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
目录
绪论 一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学科的学术史轮廓——从自说自话到公共议题 二 华文文学的开放性和现代性 第一部分 学科论 一 试论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扩展 二 “台湾‘回归原乡’写作”论题构想 三 香港文学:汉学心态与国际视野 四 具体而微的澳门文学 五 加强发展中国家、地区华文文学的研究 第二部分 作家论 一 论台湾当代旅美作家陈若曦小说创作的现代派艺术 二 阐释学视野里的梁实秋 三 晚年林语堂文学的原乡文化修辞 四 香港作家蔡丽双的丽质慧心 五 华文诗人杜运燮三题 第三部分 作品论 一 汉家丹青绘蓬瀛——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散文随笔集《日本虫子日本人》探微 二 喧嚣都市中沉静的智慧——论林清玄散文创作 三 台湾原住民作家的现代诗写作智慧 四 莫那能诗歌的新解读:台湾原住民进城务工者的血泪文学 五 旅美华文作家少君《网缘》略读 第四部分 周边文化论  一 南社交游台湾考  二 台湾日据时期的民间方言歌谣  三 台湾日据时期现代文学期刊:对抗与规训的纠葛  四 光复初期台湾融汇于中华文化主流的文学周边文化 第五部分 思潮流派论 一 近代以来台湾文学现代性发生过程中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二 海峡两岸、香港、澳门及海外华人文学中的“回归”写作 三 活跃的华裔文学批评家 四 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现象 五 海外华人文学回返中国传播现象 第六部分 方法论 一 美国汉学家的台湾文学研究 二 新移民华文、华人文学及其研究——在变与不变、隔与不隔的美丽间行走结论 一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学科的独立性——从现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可教材出发 二 对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学科发展的建言与思考 参考文献 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