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八十逆旅

八十逆旅

  • 字数: 45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陈桥驿
  • 商品条码: 97871010827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2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陈桥驿出身书香门第,祖父为清末举人,孙伏园、陈建功都是他祖父的 学 生,与蔡元培亦为姻亲,蔡元培为其祖父母寿穴题字,自称“姻愚弟”。 陈桥驿儿时是绍兴的“神童”,在祖父的启蒙下,六岁时便已会背《唐 诗三百 首》和《大学》、《中庸》。少年时代更是声名卓著,以优异成绩考取绍兴 中学公费 生。抗日战争爆发后,绍兴沦陷,为读高中随绍兴中学四处辗转。青年时代 为了求 学只身赴内地,流浪异乡,历经坎坷,之后又投笔从戎,参加青年远征军。 陈桥驿是中国传统古典式教育熏陶下自学成才的典范,在战乱频仍的动 荡 年代,坚持读《资治通鉴》等中文古籍,背《辞海》、英文字典,自学英文 文法, 在祖父的指点下开始研究《水经注》,这一切,为其日后著书治学奠定了坚 实的 基础。 《八十逆旅》这本自传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代历史地理学巨擘非同寻常 的成长经历,同 时也折射了时代的变迁。陈桥驿记忆力非凡,在《八十逆旅》中细致描述了 在其成长过程 中出场的众多人物,这些人物跨越不同的地域和阶层,生动地展现了1920年 代至 1940年代正在经历着剧变的中国的人情风貌,为一幅独特的中国风情画,同 时也 揭示了人的命运在时代巨变下的不可捉摸。
作者简介
陈桥驿(1923.12.10—2015.2.11),原名陈庆均,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早期的国际型学者,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郦学泰斗。 曾连续3届出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连续4届出任浙江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曾任国际地理联合会(1GU)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荣誉委员等多种学术职务。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掌者”称号,1994年被人事部授予“终身教授”荣誉。曾获“竺可桢奖”、“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等学界最高学术荣誉。在历史地理学、历史地图学、地方志和地名研究、城市研究、古都研究以及翻译等方面造诣精深、成就卓著,曾多、欠受邀赴日本、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多所大学访问讲学,并被日本、美国的多所知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出版《水经注研究》(一集、二集、三集、四集)、《郦遒元评传》等掌术专著40余种,古籍点校和翻译著作20余种;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中国七大古都》等10余种;公开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地理学报》、《历史研究》等主要学术期刊和各类出版物上各类文章数百篇。著有个人自传《八十逆旅》。
目录
前言/1 第一部 生长年代 一、出生和出身/3 童年/3 启蒙/4 “长毛举人”/8 上小学/15 二、四时记乐/20 缘起/20 春/21 夏/26 秋/28 冬/30 三、艰难曲折的中学历程/34 考中学的挫折/34 承天中学/36 芦沟桥事变前夕/42 抗日战争爆发/48 逃难(一)/51 逃难(二)/58 埋藏和“掘藏”/64 到城里“白拿”/68 “白拿”的结局/77 省立绍兴中学/83 轰炸/89 花明泉(一)/95 花明泉(二)/103 花明泉(三)/110 别了,花明泉/117 回绍兴当“顺民”/126 《水经注》/133 喜出陷城/139 兰溪的厚遇/145 重返廿八都/150 廿八都(一)/154 “警报袋”的覆没/160 三返廿八都/165 廿八都(二)/170 第二次当“顺民”/175 粉笔登场/179 “喝两口水”/185 上任/189 阮社小学/195 告别阮社/200 准备出行/206 第二部 流浪年代 一、从沦陷区到内地/21l 告别越城/211 从萧山到金华/212 血染衣衫/215 越过白龙桥//220 游埠的失望/224 水陆行程/227 二、上饶一年/231 裕康布庄/231 祝同中学/236 教师与同学/238 灵溪杂记/241 反会考/246 上饶的尾声//250 三、考大学的奔波/253 顺流泰和/253 艰难的返程/256 四、新赣南/262 赣州/262 赣州青年训导所/265 训导所的夜晚/268 “人口是个大问题”/271 绍兴中学校友会/273 五、短暂的大学生活/279 中正大学龙岭分校/279 贷金/281 找“名教授”/286 程懋筠/291 胡先骗引退的故事/293 于宝榘/296 《愤怒的葡萄》/298 龙岭杂忆/300 投笔从戎/303 “飞过世界上第一高山”/306 愉快的元旦/308 六、风云突变/313 别了,赣州/313 奔向宁都/317 被窝里的宁都/320 元宵节的巧遇/322 重返赣东/324 在河口的日子/327 七、青年远征军/331 莲荷“状元”/331 小人物走红/336 政工班的训练/340 黎川报到/346 机枪一连/348 文书和勤务兵/351 方吉洪/354 勤务兵当校工/358 八、“从官”记略/362 新营房/362 滥竽充数/365 九、抗战胜利/368 不眠之夜/368 失落和打算/371 《啼笑皆是》/374 福州暂驻/375 士兵作品展览会/378 流浪结束/380 第三部 耄耋随笔 耄耋随笔开场白/385 “自传”的回避/393 “自学回忆录”/396 怀念彭灿/398 竺可桢先生的一件事/403 孙伏园先生的恩惠/405 上大街的收获/407 “背”与“死记硬背”/410 “背之误”/411 我没有学好书法/417 母爱/419 厌食/421 祖母/422 绍中附小/428 不读正书/431 旧地重游/433 错别字的笑话/439 两位塾师讲《大学》/441 对联/442 温聚民和程懋筠/446 纸面上的“大学”毕业生/448 妻子上大学/451 “职业学生”/455 “伪组织”/461 教学方法/463 修地方志/465 “十三类”分子/467 月亮/468 会稽山/471 六十年前的两首“小骂”诗/478 “终身教授”/481 校歌/483 赞美诗/485 车水坊的大宅/489 马鞍踏道/490 后记/49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