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单一海洋划界的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边界与海洋问题研究丛书

单一海洋划界的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边界与海洋问题研究丛书

  • 字数: 32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黄伟
  • 商品条码: 9787509727454
  • 版次: 1
  • 开本: 20开
  • 页数: 377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黄伟,1981年生,湖南常德人。200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至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任教。先后在《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哲社版)》、《法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在南海U形线内的历史性权利研究”,并参与 2009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海洋权益法律保障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单一海洋划界概述 第一节 单一海洋划界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原因 一 单一海洋划界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二 单一海洋划界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单一海洋划界的概念、特征和适用条件 一 海洋划界及其他相关的概念 二 单一海洋划界的概念和特征 三 单一海洋划界的适用条件 第三节 单一海洋划界的核心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一 海洋划界中公平与法律的关系 二 单一海洋划界的核心问题 三 单一海洋划界核心问题的解决思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单一海洋划界公平解决的法律基础 第一节 概述 一 单一海洋划界法律基础的含义及其问题的实质 二 明确单一海洋划界的法律基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节 关于两种制度间关系的学说和研究思路的转变 一 关于两种制度间关系的四种学说 二 对研究思路或方法的反思和转变 第三节 两种制度在合法性权利基础上的融合程度 一 对《海洋法公约》的文本分析 二 国家实践 三 国际司法和仲裁实践 四 “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的学说” 第四节 两种制度在管辖目的上的融合程度 一 对《海洋法公约》的文本分析 二 国家实践 三 国际司法和仲裁实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寻求单一海洋划界公平解决的法律确定性 第一节 单一海洋划界的法律确定性 一 海洋划界法律的确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平衡 二 影响海洋划界法律确定性与灵活性关系的四个要素 三 关于单一海洋划界法律确定性的“三层次说” 第二节 从缅因湾案到密克隆案:过度的灵活性 一 1984年缅因湾案 二 1985年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案 三 1992年密克隆案 第三节 从厄立特里亚/也门案到卡塔尔诉巴林案:向确定性转变 一 1999年厄立特里亚/也门案 二 2001年卡塔尔诉巴林案 第四节 从喀麦隆诉尼日利亚案到圭亚那/苏里南案:确定性增强 一 2002年喀麦隆诉尼日利亚案 二 2006年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案 三 2007年圭亚那/苏里南案 第五节 加勒比海案:必要的灵活性 一 判决简介 二 思考和总结 第六节 黑海案:确定性的新起点 一 判决简介 二 思考和总结 第七节 促进单一海洋划界中法律因素的积累 一 划界过程中影响划界公平的核心要素 二 各核心要素的法律确定性程度及其阻碍因素 三 抑制或消除阻碍因素的建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中国选择适用单一海洋划界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节 中国政府在海洋划界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 第二节 中越北部湾单一海洋划界的经验 一 有关区域或划界区域的扩大可弱化相关岛屿的效力 二 位于中间线附近的岛屿不应被选做基点 三 不同于国际法理的特点 四 中国选择谈判解决北部湾划界的合理性 第三节 对中国在黄海选择适用单一海洋划界的建议 一 中国最好在黄海选择适用单一海洋划界 二 中国在黄海选择适用单一海洋划界应该着重考虑的因素 第四节 对中国在东海选择适用单一海洋划界的思考 一 中国在与日本划界时不太可能选择适用单一海洋划界 二 中国在大陆架划界中是否应该以及如何考虑专属经济区的相关情况 本章小结 结论 向着法律确定性迈进的单一海洋划界理论与实践 附录 与海洋划界相关的国家实践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