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特定的情境--摄影文化散论

特定的情境--摄影文化散论

  • 字数: 200
  • 出版社: 作家
  • 作者: (法)克里斯蒂安·科若勒|译者:赵克非//谷一
  • 商品条码: 97875063579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7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特定的情境——摄影文化散论》是继《论摄影》、《明室》之后, 有一部资深摄影人士的必读之物。 作者克里斯蒂安·科若勒是法国一位资深的图片编辑,同时对照片收 藏感兴趣。他兴趣广泛,崇尚思想家,自称是摄影者与照片欣赏者之间的 “中间人物”,多年从事有关摄影的研究和写作。有别于一般的摄影论研 究,克里斯蒂安侧重跳出摄影的圈子,以更高远的视点和更丰富的角度来 观照摄影、思考摄影、品读照片。 《特定的情境——摄影文化散论》分为《故事》和《忆往》两部分, 《故事》部分是将有关摄影的一些问题和对摄影文化社会性的思考溶解在 一个个精妙有趣的故事之中;《忆往》部分,是作者一些亲身经历的讲述 ,其中不乏涉及到一些摄影名家,并以含蓄的形式撩去摄影人及摄影作品 神秘的面纱。
目录
致读者 译本序 第一卷 故事 一 图斯廉大屠杀纪念馆 二 圣雅克的情侣 三 洗衣店 四 女时装设计师 五 政治手段 六 长毛 七 马提翁林荫道 八 女中学生 九 护照 十 达拉斯 十一 万圣节 第二卷 忆往 我从来没想过拍照片 我们大家都认识卡加拍的兰坡像 1979年一个星期六下午我见到了罗贝尔·杜瓦诺 我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参加了《解放报》筹建组的工作 见到贝尔纳·福孔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 我和吉塞勒·弗洛因德见面首先是出于职业需要 这确实是我偏爱的一张照片 1980年4月16日一大早塞尔日·朱利打电话到我家 我在《解放报》从来没遇到过读者的负面反应 1983年我在巴塞罗那买了一本黑白照片的小册子 那是1980年巴黎摄影作品展第一个月里的事 1988年秋我从金边路过 一天下午,在马赛 如果没有这位在自家门前收音机旁摆好姿势的老夫人 有时候我会要求摄影师拍一些很特别的照片 1980年代初 1981年5月,新型《解放报》出版 发表《纽约通讯》成功之后 照片拍卖的不多 从东南亚收集照片的时候我常感到遗憾 我一直迷恋萨拉·莫恩的作品 2003年,亨利·卡蒂埃-布莱松在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开幕做准备的时候 让卢普·西耶夫拍的照片,我一见就喜欢上了 我职业生涯中最有异国情调的插曲 像我这一代的很多年轻人一样 我在阿加特·加亚尔家里见过伊齐两三次 我在曼谷寻找现代摄影家,找了几年 1981年秋,我第一次去布拉格 这可能是我职业生涯中最不堪回首的往事 在布拉塞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我经常见到他 我不知道为什么,某些照片一下子就变成了符号学上的图像 我最早是从收音机里听说着巴格达阿布·格莱布监狱拍的那些虐囚照的 麦克尔·阿克曼到《视野社》来看我的时候 我第一次在缅甸旅行是1998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