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7年于吉林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87-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习并获得大气科学博士学位。1992-1997年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科学家,1997年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大气科学系任助理科学家,2000年起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I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地球与大气科学学院任研究科学家。2002年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戴永久教授主要从事陆面模型研发和地-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张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199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学位,此后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1999年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0f Fechnology)地球与大气科学学院学习并于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回国后于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大气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
Robert G.Crane,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他在科罗拉多大学获得地理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和世界冰川学数据中心A担任助理研究员,此后在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从事了一年的教学工作,此后于1985年来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Crane博士是宾州地球系统科学中心的成员,担任非洲地球科学、工程学和发展问题研究的宾州大学联盟的主任,他也是“地理学人工神经网络应用”领域一部教科书的合作编辑人。Crane博士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海冰的微波遥感、冰-气候相互作用、区域尺度气候变化、气候降尺度技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变化等与变率方面。
James F.Kasting,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他于哈佛大学获得化学与物理学学士学位,密西根大学获得大气科学博士学位。Kasting博士曾在NASA Ames研究中心太空科学部工作了7年,此后于1988年任职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Kasting博士是NASA天体生物研究所与宾州ESSC的成员,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会员,国际生命起源研究协会会员,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美国Goldschmit协会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星大气演变,尤其是火星、金星与地球的大气不同的原因探索等领域。此外,Kasting博士还对其他恒星周围是否存在可居住行星以及我们如何通过行星大气光谱寻找生命迹象等研究领域很感兴趣。
Lee R.Kump,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1981年于芝加哥大学获得地球物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于南佛罗里达大学获得海洋科学博士学位。Kump博士是NASA天体生物研究所与宾州地球系统科学中心(ESSC)成员,加拿大远景研究所地球系统演变项目主任助理,美国地质学会会员,伦敦地质学会会员,“地球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科学”杂志的审稿编辑。Kump博士于2000年获得美国地质学会突出服务奖,2008年与Michael Mann合作编著了《恐怖的预测:了解全球变暖》(DK/,Pearson,2008)一书,此外他还在2009年获得南佛罗里达大学“优秀校友”称号。Kump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地球历史上极端事件(大灭绝、超温室时期、冰期)发生期间的环境和生物变化、地质历史时期海洋与大气成分演变、水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自然环境中营养和痕量元素变化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