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史学史话/思想学术系列/中国史话

史学史话/思想学术系列/中国史话

  • 字数: 121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谢保成
  • 商品条码: 978750971970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1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1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史学是运用史料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以展示未来的一门学科,中国史 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先秦时期为史学的形成阶段,这一时 期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一批对后世有诸 多影响的史学专著。汉初至唐前期为史学地位的确立阶段,这一时期《史 记》、《汉书》、《后汉书》等史学作品相继出现,纪传体史书逐渐取得 了“独尊”的地位。中唐至明末为史学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通典 》与“三通”系列的形成,《资治通鉴》及其流派的演变,以及不断续修 的纪传体“正史”,构成了中国史学发展的三大主干。清前期为传统史学 回光返照阶段,这一时期官修史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差不多覆 盖了史部的各主要门类,显示着乾嘉时期史学的辉煌。晚清民初为史学裂 变阶段,史学发展迎来了“史界革命”的新思潮。民国中后期为新旧史学 碰撞阶段,“民主与科学”作为世界历史潮流,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冲撞着 中国的旧传统,从而也使中国史学自身发生了某些新的变化。 《史学史话》以时间为线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 脉络。 《史学史话》由谢保成编著。
作者简介
谢保成,籍贯北京,1943年9月甘肃兰州出生。196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史学史、隋唐五代史、20世纪学术文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10余种。代表作有《隋唐五代史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商务印书馆2007年)、《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贞观政要集校》(中华书局2003年、2009年)、《中国史学史》(三卷,商务印书馆2006年)。目前,《中国史学史》续编“民国史学”正在定稿。
目录
一 引语——如何认识中国史学 1.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2.传统史学的基本特点 3.史学传统的利弊得失 二 史学的起源与先秦史学 1.史学的起源 2.史学的形成 三 《史记》与“二十四史” 1.《史记》的编纂与成就 2.两汉史与三国史 3.两晋南北朝史 4.两《唐书》与两《五代史》 5.辽金宋三史与元明史 四 汉初至唐前期史学的确立 1.汉唐之际史学的成长 2.鉴戒史学在唐初的发展 3.《史通》:史学的反思 五 《通典》与“三通”系列 1.《通典》及其展示的趋势 2.《通志》与《文献通考》 3.会要、会典的编纂 4.“三通”的续修 六 《资治通鉴》与《通鉴》流派 1.《资治通鉴》及续补之作 2.《通鉴纪事本末》及其续编 3.《资治通鉴纲目》及其影响 七 中唐至明末史学的发展 1.修史制度完善 2.民族史学勃兴 3.方域史著发达 4.史学的通俗化趋势 八 清前期史学从辉煌走向终结 1.清初主要史学流派 2.“乾嘉史学” 3.《文史通义》:古典史学的终结 九 晚清民初史学的剧变 1.突破传统格局 2.“新史学”的兴起 3.民国初年的蜕变 十 新旧史学的剧烈碰撞 1.国外史学观念传入 2.本土文化遗存的发现与整理 3.主要史学流派及其影响 4.唯物史观学术体系初步确立 改版书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