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蒙谈话录

王蒙谈话录

  • 字数: 335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王蒙
  • 商品条码: 97871080358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2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蒙谈话录》是王蒙先生近年关于文学、文化,乃至思想问题的谈话 汇编。《王蒙谈话录》内分五辑:“对谈录”是王蒙与叶嘉莹、秦伯益等大 家的对话,语言平易,且不乏思想火花;“答记者问”则是状态上佳的王蒙 应对新闻采访,于文化问题中进退有据,聊出了精彩,侃出了智慧;“漫说 红楼”植根于“中国文化”,围绕《红楼梦》内外的文论、政治、公案说开 而去;“杂谈文化”,则是近年来王蒙关心的问题,从上古的老子、庄子到 中古的“岳阳楼”,从近代昆曲到今日的“传统与现代”、全球化等诸多问 题,体现了王蒙广博的视野与丰富的情怀;“思想和智慧”从宏观意义上谈 读书、思想和学习,对广大读者,应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简介
王蒙,生于1934年,曾任国家文化部部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14岁入党,19岁发表处女作《青春万岁》,至今一版再版,经久耐读。22岁发表《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后因该小说而被错划为右派。其《活动变人形》《我的人生哲学》《红楼启示录》《青狐》《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庄子的快活》《庄子的奔腾》《中国天机》等作品深受好评,长销不衰。
目录
自序:说话的活性 第一辑 对谈录 人·革命·历史——关于《王蒙自传》的对谈(2008年6月) “只要能用得上的,我都不拒绝”——与宋炳辉先生对谈(2006年6月6日) 中国传统诗词的感悟——与叶嘉莹先生对谈(2005年9月6日) 学问、事业与人生——与秦伯益先生对谈(2007年9月25日) 有同情心的“革命家”——答斯洛伐克汉学家高利克问(2007年9月13日) “文革”和中国崛起——与《朝鲜日报》主编姜天锡对谈(2007年6月26日) 第二辑 答记者问 “沧桑与热情同在”——答凤凰卫视许戈辉问(2004年8月) “乐观是一种武器”——接受柏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2008年9月22日) 王蒙专访:“我清醒所以我困惑”——答《北京青年报》记者问(2004年2月1日) “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答安徽电视台记者问(2009年5月18日) 人世后全球化能把中国文化怎么样——答《南方周末》记者问(2001年11月26日) “相信”是我的光明的基调——答《中华读书报》记者问(2008年7月11日) 作家的责任、境遇与存在方式——答《南方周末》记者问(2004年1月16日) 谈夫人:没有她就没有我——答《北京娱乐信报》记者问(2004年3月2日) 谈高行健获诺贝尔奖往事——答《南方周末》记者问(2008年6月4日) “文学把自己提升到弥赛亚的位置是一种悲哀”——答《南方周末)记者问(2008年6月4日) 为历史存真——答《新民周刊》记者问(2008年7月1日) 关于当代文学的答问——答CC7V9主持人田薇问(2008年12月26日) “俗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俗”——答《人民日报》记者问(2010年8月16日) 第三辑 漫说红楼 《红楼梦》与现代文论(2006年5月12日) 《红楼梦》中的政治(2001年11月) 放谈《红楼梦》诸公案(2005年11月20日)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2006年11月24日) 第四辑 杂谈文化 老子的魅力(2009年6月8日) 读《道德经》让我心平气和(2004年3月) 谈庄子(2009年9月5日) 老庄的治国理政思想(2010年3月27日) 老庄的兴趣——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2010年8月25日) 面临现代的传统 我对文化外交的几点理解(2008年4月29日) 对话与理解(2010年9月24日) 岳阳楼说忧乐(2007年6月26日) 昆曲的青春(2007年10月8日) 第五辑 思想和智慧 快乐学习(2008年1月2日) 思想的享受(2008年10月22日) 我的读书生活——经验的审度与审美的感悟(2005年5月25日) 智慧的五个层次(2010年2月24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