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明理论/世界文明通论

文明理论/世界文明通论

  • 字数: 458
  • 出版社: 福建教育
  • 作者: 陈启能//姜芃|主编:汝信
  • 商品条码: 97875334534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1
  • 出版年份: 2010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类如何从原始状态向文明过渡? “文明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神话”、“宗教”和“理性思维”起了什么作用? “文明意识”的形成是否就是“文明理论”的诞生? ……
作者简介
北京市人,1950年出生。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五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76年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史学理论研究?杂志副主编和加拿大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 《世界史的视角和模式》、(合著)、《西方史学在东方的回响》(合著)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西方城市史学方面的论文多篇。 汝信,男,教授,汉族,1931年出生,江苏吴江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6年攻读著名学者贺麟先生黑格尔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1978年晋升研究员,任哲学所副所长,1981~198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1982~1998年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并曾兼任哲学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咨询委员会顾问。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中曾担任的主要职务有: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东德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等。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范畴论批判》(与姜丕之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西方美学史论丛》及《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西方的哲学和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美的找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此外还有译著多种,并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10卷)、《世界文明大系》(12卷)和《当代韩国》(季刊)等。 陈启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专业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俄国史。主要著作有:《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合编)《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合编)《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主编)《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合著)《马克思主义史学新探》(合著)《苏联史学理论》(合著)《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大英帝国从殖民地撤退前后》(主编)等。
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文明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与方法论/1 一 唯物史观的文明观/1 二 对文明的科学探析方法/3 第二节 文明发展的本质与动力/4 一 文明发展的本质:人类自身能力的发展/4 二 文明演进的动力: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5 第三节 文明体的结构层次关系/7 第四节 马克思的文明演进阶段论和世界历史理论/12 一 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文明发展的阶段划分/12 二 文明体的交汇及走向大同的趋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15 第一编 文明曙光与古代文明 第一章 文明意识 第一节 本书写作特点/23 第二节 从原始状态向文明的过渡/25 第三节 文明的自我意识的形成/32 第四节 文明理论诞生的前奏曲/41 第二章 古代世界的文明 第一节 文明与文化/48 第二节 文明之要素/50 第三节 西方文明的内涵/52 第四节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西方的意义/53 第五节 东方化时代与轴心时代/58 第六节 古代模式与雅利安模式/61 第七节 从蛮族观念到天下大同/66 第三章 中国古典“文明” 第一节 中国古典“文明”的涵义/73 第二节 传说的中国早期文明/85 第三节 中国早期文明的考古诠释/95 第二编 文明概念与文明理论 第一章 欧洲中世纪文明 第一节 分期问题/109 第二节 欧洲中世纪/113 第二章 近代西方的“文明”概念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的“礼貌”概念/119 第二节 18世纪欧洲人的“文明”概念/121 第三节 19世纪西方的“文明”概念/126 第三章 近代西方文明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早期的文明理论/134 第二节 文明理论的发展/147 第三节 19世纪下半叶的文明理论/157 第四章 20世纪西方的文明理论 第一节 文明是文化的衰落/171 第二节 文明是挑战和应战的循环往复/174 第三节 文明是对本能的压抑和升华/177 第四节 文明是表现自我的行为方式/182 第五节 文明是长时段的历史演变/186 第六节 文明是不断冲击的社会浪潮/189 第七节 文明是语言修辞背后的权力/193 第三编 文明的起源 第一章 文明起源与轴心期问题 第一节 文明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201 第二节 文明起源的分期问题/206 第三节 关于中国的轴心期及其内部的张力和突破/214 第四节 关于欧洲文明的突破/221 第五节 轴心期还存在吗?/228 第二章 文明的起源与自然环境 第一节 文明的起源与纬度/233 第二节 气候、地貌与生产方式/237 第三节 地理位置与文明的关系/245 第四节 伊斯兰文明是地缘文化的产物/251 第三章 文明的起源与国家形态 第一节 文明起源阶段国家的共性/257 一 城邦国家的产生及其普遍性/257 二 城邦国家的社会基础是父系家庭/262 三 战争是早期国家形成的催化剂/266 四 早期国家的阶级划分主要是本邦人与外邦人之分/268 五 从城邦国家向地域国家的转变/271 六 早期王权的出现及其普遍性/276 第二节 文明起源阶段不同国家形态的特点/278 一 中国专制主义王权的形成/278 二 印度古代的王权及其政治结构/280 三 雅典城邦的国家形态/287 四 古罗马的国家形态/291 五 西方古典国家政体的独特性/296 第四章 文明的起源与宗教和哲学 第一节 文明的起源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302 第二节 轴心期以前的文明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306 一 古代埃及的神学/307 二古代两河流域的神学/310 第三节 中国文明起源时期的哲学/312 第四节 印度文明起源时期的宗教与哲学/318 第五节 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体系/325 第四编 文明的发展 第一章 原生文明与次生文明 第一节 近代西欧文明与古典西方文明是两种文明/339 第二节 欧洲封建主义的形成/341 第三节 欧洲近代文明的国家形态/345 第四节 基督教与西欧文明/353 第五节 西欧近代的哲学/359 第二章 中心文明与周边文明 第一节 日本在古代和中世曾是中华文明的边缘/370 一 岛国日本是后发的移民国家/370 二 日本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的/371 三 农耕文化和金属的传入使日本社会形态发生了质的飞跃/374 第二节 日本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378 第三节 日本文明的意识形态/393 第四节 中心文明与周边文明的关系/404 第三章 文明之间的融合与相对独立性 第一节 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轴心期”/407 第二节 文明中可借鉴与不可借鉴的因素/411 第三节 文明的融合与独特性/415 主要参考著作/422 后记/43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