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考古与艺术史旳交汇(中国美术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考古与艺术史旳交汇(中国美术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字数: 480
  •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
  • 作者: 范景中//郑岩//孔令伟
  • 商品条码: 97878108384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6
  • 出版年份: 2009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孔令伟:1972年8月12日生。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主要论文有:《观念的拟人化及相关问题》《新史学与近代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兴起》、《海派“博古图”初探》、《科曾斯父子的艺术与中国山水画》、《西方科学书籍插图、画学范本与近代中国图学》、《国粹与国粹画》、《16世纪东西方艺术制图术之比较》、《西方人体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与转换——视觉艺术的视角》、《博物学与博物馆在中国的源起》等。译文有《艺术史与艺术科学》、《西耶那的圭多和1221年》、《艺术批评对艺术史——斯托克斯和贡布里希的通信与著作》、《历史及其图像》序及第七、八、九章等。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主任。 郑岩:山东安丘人。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历史学博士。曾任山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副馆长,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访问学者,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视觉艺术高级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与美术考古。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中国表情——文物所见古代中国人的风貌》、《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与杨泓合著)、《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图像》(与汪悦进合著)等。 范景中:笔名墨一,1951年11月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79年入浙江美术学院攻读艺术理论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先后任《美术译丛》和《新美术》主编、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出版社总编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史研究所所长。主要论著有:《藏书铭印记》、《柳如是事辑》、《图像与观念——范景中学术论文选》、《柳如是集》;主编《美术史的形状》等丛书。主要译著有《艺术发展史》、《艺术与错觉》、《通过知识获得解放:波普尔论文集》、《艺术与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贡布里希论文集》、《希腊艺术手册》、《图像与眼睛》等。
目录
序一 归返和等待  在“考古与艺术史的交汇: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序二 考古学与艺术史——两个“共生”的学科 岗山:佛陀说法之山 山东省东平县洪顶山:一个由佛名构成的宇宙世界 武氏祠辩论中的一些问题 漫话中国古代雕塑 关于中国早期雕刻传统的思考——考古艺术史笔记 《女史箴图卷》在19世纪的流传——一个假说 压在“画框”上的笔尖——试论墓葬壁画与传统绘画史的关联 “霍去病墓”的再思 贺西林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图像学意义探析 凌家滩长方形玉版“式图”探微 东南兴会寄蒲墩——《蒲墩倡和诗画卷》小考 释“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 中国画学域外传播考略 日本当代中国书法史研究综述 金代国家级艺术工程钩沉 新美术史学视野下是否还需要文献研究? 制度化宗教下对“工匠”制作技术与风格的影响——以敦煌遗画为例 从“装堂花”到“折枝花”——考古材料所见晚唐花鸟画的转型 魂兮归来谷物盈仓——论吴晋越窑谷仓的文化功能及其消失 书籍之为艺术——赵孟頫的藏书与《汲黯传》 跋 范景中 本书作者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