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 字数: 40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王奇生
  • 商品条码: 978750971237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57
  • 出版年份: 2010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 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革命确实是近代中国历史 的主调,是主导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符码。在业已告别革命的 今天,作为历史研究者,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们曾经 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溶铸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 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本书的思考即 是就此而展开。
作者简介
王奇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史学博士,长期研究中华民国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其代表作《《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曾获胡绳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一 “普通刊物” 二 “复活”与“渐兴旺” 三 与《东方杂志》竞争 四 新文化形成“运动” 五 各方视野中的《新青年》 第二章 个人·社会·群众·党:五四前后的关联与演进 一 个人、国家、社会 二 社会与社会主义 三 社会运动:群众与党 第三章 “革命”与“反革命”: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 一 从一党独“革”到三党竞“革” 二 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 三 “革命”与“反革命” 第四章 “北伐”“南征”与“反革命罪”的缘起 一 “北伐”与“南征” 二 “忠于职守”与“反革命” 三 “杀鸡吓猴” 第五章 党员、党组织与都市社会:上海的中共地下党 一 “精英党”向“群众党”转变 二 “学生很危险” 三 工人与帮口 四 政治力量强,组织力量弱 五 团与党的竞争 第六章 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广东的中共地下党 一 党员的社会构成 二 支部生活 三 党费、党内交通与情报传递 四 地域社会、农民与党 第七章 国民党最高权力机构的演变 一 以俄共中央政治局为蓝本 二 孙中山逝世后的权力继替 三 国民党二大之后 第八章 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 一 大学党部的筹设 二 教师入党,学生入团 三 教授入党的情境 四 联大区党部的组织运作 五 联大区党部与学潮 六 比较中的审视 第九章 “武主文从”:战时国军的政工与党务 一 以党治军的蜕变 二 军队政工与党务的恢复 三 文武关系的变奏 四 政工与党务的困境 第十章 湖南会战:战时国军的作战能力 斗力之悬殊。 一 对日军战略意图的判断 二 战略部署 三 指挥与协调 四 官兵素质与战斗力 第十一章 绅权:乡村权势的蜕变 一 传统士绅的没落 二 知识分子城市化 三 民国绅权的社会构成 第十二章 县长:基层地方官的转型 一 铨选和任用 二 资格与出身 三 年龄、籍贯 四 薪俸、待遇 五 任期与出路 六 职责与施政 七 省权膨胀下的县长角色 八 双重结构下的县长角色 第十三章 区乡保甲:县衙与村庄之间的政治 一 假托自治 二 重建保甲 三 “新县制” 四 区长 五 乡镇长 六 保甲长 征引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