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学术史丛书

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学术史丛书

  • 字数: 556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叶隽
  • 商品条码: 97873011426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2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1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学术史丛书》总序 序:不只是一部学科史 导言 学科史构建与学术史进程 第一章 传统思路的“德国探究” 第一节 德语教学在近代中国的兴起——从官方到民间 第二节 德国教育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同济医工、青岛高专的办学实践为例 第三节 德国研究在近代中国的兴起——以改良派为中心 第四节 近代中国对德语文学的期待——从歌德之绍介到学科之雏形 第二章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德语文学学科的形成——以北大德文系为中心 第一节 北大德国文学系的创立情况及其时代背景 第二节 北大德文系年代前后的课程、图书与教学 第三节 北大德文系早期的师生状况及其学术史意义 第三章 从“学生一代”到“先生一代”:清华与西南联大的德文教授 第一节 清华德文专业的早期发展及其学术史意义 第二节 由学生到先生:陈铨在清华的经历与选择 第三节 西南联大时代的德语教育与德文教授 第四章 南北大学与德风东渐:1940年代德文专业的变迁 第一节 德风东渐的背景与德文专业的枢纽地位 第二节 北大、清华、中大德文专业的兴替 第三节 作为机构的德文系:教育史、学术史与文化史视角的考察 第五章 德国文学史的编撰与思路歧异——以《德国文学概论》为中心 第一节 现代中国对“德国文学史”的期待视野 第二节 刘大杰的学术训练与文学史观 第三节 德国文学史撰作的方法、意义与思路 第六章 歌德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以冯至的《歌德论述》为中心 第一节 歌德译介与研究的时代背景及《歌德论述》的意义 第二节 冯至的歌德观及其个案研究的学术史意义 第三节 中国歌德研究的新起点 第七章 中德比较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史位置——以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为中心 第一节 现代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背景及中德比较文学的位置 第二节 陈铨的比较文学观——以《中德文学研究》为中心 第三节 中德比较文学研究的学术推进与时代维度 第八章 机构建制、学风流变与方法选择:现代中国语境里的德语文学研究 第一节 “先生一代”与“学生一代”:先行者的“奠基工程”与后来者的“传承意识” 第二节 “国学”与“外国学”——以傅斯年与冯至的比较为中心 第三节 “方法选择”与“自身困境”——从“学术伦理学”、“学术社会学”双重视角对冯至、陈铨进行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西文—中文名词对照表·索引 中文名词索引 表格目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