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战后责任论/中日历史问题译丛

战后责任论/中日历史问题译丛

  • 字数: 156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日)高桥哲哉|译者:徐曼
  • 商品条码: 978750970176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1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的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亚洲各国的战争受害者 纷纷向日本法庭提出战后赔偿,追究战争责任,迫使日本重新面对被自己 弃置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争责任和战后责任。与此同时,在日本国内 ,对受害者的呼声不但充耳不闻,反而持粗暴的拒绝态度,主张“历史修 正”的新民族主义势力在增强。针对这一现状,作者在《战后责任论》中 ,从哲学理论的观点出发,采取引用、比喻、比较的手法审视历史,论述 对于日本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带来的灾难,作为日本人应当承 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那就是要正视历史事实,审判自己的过去,促使 日本政府履行战争赔偿,向各国受害者谢罪,并将这一惨痛教训传给子孙 后代,以免历史重演。 另一方面,针对日本国内“要找回日本国民的自豪感”,抹去历史教 科书中充满“自虐性”的记述,否认“南京大屠杀”和“随军慰安妇”的 历史事实,以及“首先要祭奠本国的包括士兵在内的战争死者,然后才能 哀悼2000万的亚洲死者”等具有代表性的新民族主义者的主张,作者通过 一一列举日本侵略亚洲的历史事实,指出历史修正主义的危险性,同时与 否认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否定论进行比较,指出日本和欧洲的否定论者 的主张一致到了惊人的地步,应该警惕。作者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既然日 本发动的那场战争是侵略战争,那么“首先要祭奠本国死者”的主张,就 意味着要先哀悼“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七三一”细菌部队的成员以 及把“慰安妇”作为性奴隶的日本兵。这无论从伦理上还是从政治上都是 行不通的。保持耻辱的记忆,为它羞愧,不要忘记那场战争是侵略战争, 要一直作为今天的课题,意识这一点,代替本国死者向被侵略者谢罪与赔 偿,这就是日本人的战后责任。
作者简介
徐曼,生于北京市,毕业于北京大学。1985年定居日本。现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文教大学、东洋大学担任客座讲师,同时从事笔译、口译等工作。 高桥哲哉出生于1956年。在东京大学大学院修读完博士课程后到南山大学担任讲师,后又回到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任教授。 其主要著作有由未来社出版的《逆光的宇宙规律》、《证言的政治》,由讲谈社出版的《德里达》、《战后责任论》,由岩波书店出版的《记忆的伦理学》、《历史/修正主义》,晶文社出版的《“心”的战争》,以及影书房出版的《来自“物语”的废墟》。
目录
关于高桥哲哉先生的《战后责任论》 中文版前言 学术文库版前言 原本前言 Ⅰ 重新追究战后责任 1 战后责任再考 从”战后已经结束”到“今天战后终于开始”/ 应答可能性的责任/作为应答可能性的战后责任/应 答责任超越国境/“作为日本人”的战后责任/重新 建立与他人的关系 2 记忆、亡灵、时代逆行 战争的记忆与“亡灵”/两个亡灵——《浩劫》 和《哈姆莱特》/时代逆行——对忘却的反抗/记忆 的继承是否可能? 3 审判问题 阿伦特与责任者处罚问题/为什么需要审判/正义 的要求/与过去和解,处罚与宽恕/法律、政治、伦 理/超越报复理论 Ⅱ 批判新民族主义 1 日本的新民族主义(1)——批判自由主义史观 前言/“自虐史观”批判的普遍性/否定论的自由 主义史观/再看日本的新民族主义问题/证言的政治 2 日本的新民族主义(2)——批判加藤典洋的“败战后论” 前言/战后日本的“人格分裂”之假说/“强加的 宪法”问题/天皇的战争责任/战死者的哀悼问题/ 奇怪的前提,对有效性的疑问/封闭的哀悼共同体 “日本国民”/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 3 新民族主义与“慰安妇” 问题 前言/“历史主体论争”/”败战后论”与”自 由主义史观”/德军的“强制卖淫”与曰军的‘‘慰 安妇”/断定的修辞/面向“责任”网 Ⅲ 我们与他人 1 围绕耻辱的记忆 战后50年的现代/不能只把“本国死者”摆在“首位” 2 围绕哀悼的对话 先还是后,内还是外/阿伦特、同胞意识、陶管 中的“我们”/列维纳斯、享受、他人、耻辱/亚 洲、天皇、 “为祖国而死”/比喻与比较——日本、 德国、犹太民族 3 从太阳旗、君之代(国歌)到象征天皇制 前言/向不顺从的子民施以暴力/“我们”是指 谁?/偿还战争“负债”的道义/如果国民主权也是 “强加” 的/象征天皇制问题/新的“皇民化”压 力/“国民的合意”所排除的 初见一览 译者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