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野文库

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野文库

  • 字数: 220
  • 出版社: 教育科学
  • 作者: 吕立杰|主编:裴娣娜
  • 商品条码: 97875041410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1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项关于国家课程设计的研究。世纪之交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 计,既是一项教育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也是一次大规模的国家课程设计, 又是一段课程改革实践发展的历史。研究者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尝试还原课 程改革的阶段和事件,呈现“新课程”设计的起源、动因、步骤、程序,对 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关注焦点和决策文化进行了解析。这项研究,对于人们理 解和思考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的源流和过程,把握课程改革和课程设计的基本 精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一、新课程的设计:作为研究的问题 二、理解与解释:本研究的方法论 三、理解历程:获取资料的方式与过程 四、本研究的性质与价值定位 五、本研究的框架与思路 第一章 国家课程设计的理论视域 一、国家课程设计:作为一种课程政策的制定过程 (一)课程政策与课程政策的制定 (二)20世纪末国家课程政策制定的典型案例 (三)课程政策制定过程的本质 二、国家课程设计:作为大规模课程开发过程 (一)课程开发的内在元素与外在因素 (二)国家课程开发的模式 三、国家课程设计:作为课程研究的过程 (一)西方课程设计中研究倾向的演变 (二)对课程研究的范式理解及方法论定位 (三)当代课程研究的两种旨趣:课程开发与课程反思 第二章 我国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发展回顾 一、我国课程政策沿革 (一)新中国社会变革中的课程变革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课程政策文本的变化 二、实践中的课程实验进展 三、课程理论研究进展 四、课程研究与课程政策 (一)我国的课程研究与课程政策 (二)课程研究与课程政策关系分析 第三章 新课程研究的开端与政策问题的确定 一、新课程研究的开端 (一)课程改革背后的素质教育 (二)“93年课改”:基础与超越 二、课程政策议程的确定基础 (一)基础教育课程状况调查 (二)国际比较研究 (三)课程变革经验研究 三、核心政策文本的确立 (一)《纲要》根本的着眼点 (二)28次斟酌修订 (三)争论、澄清与遗留的问题 第四章 课程方案的规划过程 一、新课程设计人员的确定 (一)隐名项目招标 (二)成立大学课程研究中心 二、课程标准设计的过程要素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设计 (二)高中课程标准的设计 三、评估与决策:课程政策的合法化过程 四、课程标准实验情况的考察:信息回馈 五、课程标准的修订:继续开放的系统机制 第五章 课程标准设计中研究者的审议与决策 一、异质的追寻:课程设计团队的构成 二、异中求同:课程设计中的协商文化 (一)冲突与沟通 (二)谁是决策者? 三、“零选择”——一个争论与妥协的故事 四、执行审议的必要条件 第六章 课程标准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价值倾向 一、寻找学科的哲学本质 二、课程标准内容选择与组织的要素 ——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三、课程标准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倾向 (一)课程意识形态的把握 (二)矫正缺失 (三)“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 (四)融合稳固的学科疆界 四、课程标准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尺度 (一)追寻理想 (二)兼顾可能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过程的程式与特征 一、三种视角下的新课程设计过程 (一)新课程设计:作为大规模课程开发过程 (二)新课程设计:作为课程政策的制定过程 (三)新课程设计:作为课程研究过程 二、课程决策方式是实践理性的审议 三、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顺序性 四、新课程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五、新课程设计与课程研究旨趣 (一)研究旨趣发生了变化 (二)课程研究的实践使命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