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地下乡愁蓝调

地下乡愁蓝调

  • 字数: 10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马世芳
  • 商品条码: 978756336697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9
  • 出版年份: 2007
  • 印次: 1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台湾乐评人、广播人、唱片业者马世芳自1997年以来的21 篇文字,是在谈音乐,也是在唠叨他的青春。他曾在访问中提到:“这些 青春回忆,不是属于我这个时代,而是属于我父母还年轻时的那个时代。 ” 马世芳的母亲陶晓清女士是台湾重要的广播人,亲手推动了台湾70年代 后半期的“民歌运动”。耳濡目染,加上他自小对欧美老摇滚乐的偏爱与 钻研,让他笔下那些父母辈的音乐人活灵活现,数十年前一场场影响深远 的摇滚事件跃然纸上。这是怀旧主义吗?马世芳说:“回忆这些情怀,也 只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自己从何处来。” 他用推敲到快有洁癖的文字,从音乐的情绪讲到自己的青春,就像一 个优雅从容的文艺贵族,抒发着自己的怀旧品味和儒雅情调。书中提到作 者在学生时期就有机会收藏披头士的黑胶唱片、迪伦的“靴子腿” (Bootleg),作者还在自家客厅见证了“民歌运动”的开展。这些“传奇 ”经历对一般人显得颇难高攀,但经作者之笔却显得亲切富有感染力,总 会让读者不禁回忆起自己的听歌血泪史。 他在书中写到,“摇滚乐看似热闹,实则无处不浸透着寂寞。而那撼 动了整个世代的、真正了不起的摇滚乐,便是找到了那条纽带,把千千万 万人的寂寞和萧条,串织在一块儿。”《地下乡愁蓝调》也找到了一条纽 带,让摇滚乐迷们找到共鸣,纷纷暗自重拾起第一次被摇滚乐撼动时的热 血沸腾。 在台湾,这本书最初和所有音乐书籍一起被归为艺术类书籍,遂又被 悄悄归到了文学类书籍。这多少肯定了作者良好的文学素养。
作者简介
马世芳,一九七一年夏生于台北。写作者、广播人、music543.coM站长。 马世芳的文字,往往糅合私我的青春记忆与波澜牡阔的时代背景,笔端饱蘸情感,念旧伤逝之余,也能引领读者厕身历史后台,怀想曾经沧海的激情与幻灭,于同代人中独树一帜。 父亲是作家亮轩、母亲是广播人陶晓清,马世芳耳濡目染,自小喜作文,九岁开始做广播,十五岁因为一卷披头士精选辑迷上老摇滚,并梦想以文字和音乐为生。 大学时代一面主编《台大人文报》,一面在中广青春网引介经典摇滚乐。毕业前夕和社团同学合编《1975—1993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虽是学生作品,选题制作却出手不凡,至今仍被视为乐史重要文献。 一九九五年退伍,编纂《永远的未央歌:校园民歌20年纪念册》,亦成为研究台湾流行音乐的必读参考书。廿七岁和朋友合著《在台北生存的一百个理由》,轰动华人文化圈,开类型出版风气之先。二○○○年,马世芳创办音乐社群网站“五四三音乐站music543.com”,跨足社群经营与独立音乐发行事业,屡获台湾金曲奖与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肯定。二○○六年,第一本散文集《地下乡愁蓝调》在台湾出版,获得各方赞誉,入选《诚品好读》选书单、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入围金鼎奖“最佳文学语文类图书奖”。 马世芳目前在News98主持“音乐五四三”节目,并持续撰写杂文、专栏与音乐文字。
目录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序马世芳《地下乡愁蓝调》/张晓舟 你和我和一只狗叫布——兼序马世芳的《地下乡愁蓝调》/詹宏志 致简体中文版读者 门,消失的酒吧与青春期 二十岁的佩珀军士与十六岁的我 白碟遗事 寂静的声音,一九六六 遥望嬉皮世代的背影——《乌兹塔克口述历史》序 一个唱垮了政权的摇滚乐团 青春舞曲——我的记忆,关于那些歌 那时,我们的耳朵犹然纯洁 “美丽岛”的前世今生 这是最最遥远的路程 我凉凉的歌是一帖药——“民歌”小史 坐进时光机,挡下那瓶毒酒 一本音乐杂志如何撼动社会?——从《滚石》杂志说起 西雅图故事——一则广播稿 拥舞的诗神与厉鬼 那柄火焚的红吉他 这一夜,摇滚失去了童贞 光环毁弃,美梦骤醒——关于《列侬回忆》 我所知道的科恩 深邃南方升起的吟哦 那些寂寞美丽的噪音 有一阵风——《地下乡愁蓝调》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