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历史的观念译丛

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历史的观念译丛

  • 字数: 244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德)亨里希·李凯尔特|译者:涂纪亮
  • 商品条码: 97873011202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4
  • 出版年份: 2007
  • 印次: 1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凯尔特(Henrich Rickert,1863—1936)的历史哲学,核心是对逻辑 意义上的历史学方法论的思考,他试图通过自然科学方法和历史科学方法的 对比,阐明历史学本身的规定性特征。其思考的出发点是科学的分类,在他 看来,就对象而言,有自然和文化的对立,就方法而言,有自然科学和历史 的文化科学的对立。 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能否适用于历史的文化科学?李凯尔特在一系列 的论述中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继《认识的对象》(1892)一书之后,他陆续发表了“关于自然科学概念 形成的理论”,以及《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一书的前三章“对物体世 界的概念认识”、“自然和精神”、“自然和历史”诸文,强调指出自然科 学方法不适用于历史学。1899年,出版《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一书,简明 扼要地陈述了他在前述论著中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思想。 在“历史的概念形成“和“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二文发表后,《自然 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一书于1902年出版。此书以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 为依据,试图找出历史概念形成的内在逻辑结构。 本书收录的是李凯尔特概括性的《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一书,以及最 后总结性的“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一文(即《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 第五章),精炼地体现了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思想要义。
作者简介
亨里希·李凯尔特(1863—1936),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主要代表。 1863年5月25日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1888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891年在弗赖堡大学任教,1896年升任教授。1916年作为文德尔班的继承人在海德堡大学任教,直到1936年病逝。 李凯尔特继承了文德尔班的基本观点,并大大加以发展,使新康德主义的历史哲学理论达到其完成形态。在其主要著作《认识的对象》(1892)、《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1896)和《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1899)中,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观点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述。
目录
译者前言 1 《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译者前言 1 第一部分 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 第二版(1910年)序言 3 第四版和第五版(1921年)序言 5 第六版(1926年)序言 7 一 任务 14 二 历史状况 18 三 基本对立 24 四 自然和文化 29 五 概念和现实 36 六 自然科学方法 45 七 自然和历史 55 八 历史学和心理学 63 九 历史学和艺术 71 十 历史的文化科学 77 十一 中间领域 96 十二 数量的个别性 106 十三 与价值无关的个别性 117 十四 文化历史的客观性 122 第二部分 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 引 言 135 一 自然科学的历史哲学 137 二 经验的客观性 157 三 形而上学的客观性 170 四 价值的客观性 185 五 历史和世界观 208 人名译名索引 25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