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三大都市密集区--中国现代化的引擎

三大都市密集区--中国现代化的引擎

  • 字数: 36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牛凤瑞//盛广耀
  • 商品条码: 780230342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59
  • 出版年份: 2006
  • 印次: 1
定价:¥3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一部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相结合的学术性著作。本书从国家战略 的宏观层次上既对三大都市密集区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又对三 大都市密集区内部协调发展若干重大现实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具有战略 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研究方法、资料分析,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具 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一是运用了新的方法。如第三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 )方法对三大都市密集区进行了城市效率分析;第五章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对 三大都市密集区优势发展空间的分布进行了定量评估。二是挖掘了新的资料 。如第四章对京沪两地的用地资料进行了搜集挖掘,据此评估了土地利用绩 效;第六章对三大都市密集区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进行了挖掘分析,据此探讨 了都市密集送人口变动规律。三是采用了新的视角。如第七章以农民工空间 流向的变化为观察视角.比较分析了三大都市密集区的文化差异。四是对都 市密集区的发展规律有新的认识。如第一章提出都市密集区”强核”、“外 溢”、“布网”、“整合“和“耦合“的阶段性发展规律;三大都市密集区 国民经济体系具有较高的相对独立性:都市密集区的核心问题是市际关系: 市际产业同构化不应是政府美注的重点,而应该是市场作用的空间i第六章 提出人目增长遵循波动推进规律,人口分布变动不仅遵循圈层扩散规律,还 遵循等级扩散规律和轴向扩散规律,是三种动力作用的空间叠加。本书在都 市密集区研究理论、方法上具有特色.可以为我国都市密集区的健康发展提 供理论支持.对解决三大都市密集送面临的问题、推进都市密集区的协调发 展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盛广耀,1969年生,江苏省铜山人,副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工作至今,现任城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城市问题研究。先后完成各类课题研究30余项,并主持“我国城镇化进程与发展模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城市密集区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流动人口对三大都市圈影响研究”(第五次人口普查国家级重点课题)、“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吉林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及研究报告30余篇,参与撰写《西部大开发聚焦在城镇》等专著8部。 牛凤瑞,1946年10月生。曾任河北省社科院农村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现任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2项,获省部级一等、二等、三等优秀研究成果奖、科技进步奖11项。已出版的专著、合著主要有《县级农村规划方法》等14部;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主要有《中国农业经营规模问题思考》等180多篇。2003年以来主编《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提出未来几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趋势是供不应求,判断房地产形势不能简单以同比数据为依据等观点;发表《中国三农问题求解与城市化》等论文10篇,明确提出: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基本途径是推进城市化,中国农村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相对不发展,在当前农村要素向城市聚集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目录
上篇 三大都市密集区发展比较研究 第一章 都市密集区研究与我国都市密集区的发展 一 国内外都市密集区研究 二 我国都市密集区发展态势 三 三大都市密集区是我国现代化的引擎 第二章 三大都市密集区的战略定位 一 三大都市密集区发展现状 二 三大都市密集区发展趋势 三 三大都市密集区的战略定位 第三章 三大都市密集区城市效率比较 一 指标体系构建 二 三大都市密集区城市效率比较 三 长江三角洲城市效率 四 珠江三角洲城市效率 五 京津唐地区城市效率 第四章 京沪城市用地绩效比较 一 京沪城市用地规模和结构 二 京沪城市用地扩张动力 三 京沪城市用地扩张绩效 四 结论与推论 第五章 三大都市密集区发展优势空间比较 一 城市发展内在优势因素空间结构分析 二 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及变化 第六章 三大都市密集区人口发展比较 一 都市密集区人口空间演化规律 二 三大都市密集区人口增长特征 三 三大都市密集区人口分布变动 四 三大都市密集区的人口流动 五 三大都市密集区人口结构变化 第七章 三大都市密集区的文化差异:引导农民工空间流动的力学 一 岭南文化:珠三角的发展与民工荒 二 海派文化:长三角的迅速崛起 三 京派文化:北京对外来人口的宽容 四 提升文化水平,创造共生的城市空间 第八章 三大都市密集区环境保护 一 三大都市密集区环境评价 二 三大都市密集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三 三大都市密集区的环境保护对策 下篇 三大都市密集区协调发展与区域合作研究 第一部分 长江三角洲都市密集区的协调发展与合作 第九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态势 一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态势 三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第十章 长江三角洲都市密集区城市体系 一 长三角地区都市密集区现状 二 长三角城市体系的层级 三 长三角城市功能定位 第十一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布局 一 长三角港口群现状 二 长三角各港口功能与布局 三 长三角港口群的竞争与合作 第十二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一 长三角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 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对策 第二部分 珠江三角洲都市密集区的协调发展与合作 第十三章 大珠江三角洲区域分工与合作 一 大珠三角区域发展战略 二 粤港合作 三 深港合作 第十四章 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化战略 一 基础与背景 二 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三 空间战略 四 战略举措 第十五章 大珠江三角洲都市密集区交通网络建设 一 建设大珠三角港口体系 二 建设大珠三角空港体系 三 重构大珠三角道路交通网络 第十六章 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劳动力管理体制 一 珠三角外来劳动力管理体制变迁 二 珠三角地区外来劳动力状况 三 珠三角地区外来劳动力的贡献、问题和对策建议 第十七章 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一 珠三角生态环境现状 二 珠三角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点 三 珠三角地区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行动建议 第三部分 京津唐都市密集区的协调发展与合作 第十八章 京津唐都市密集区区域合作 一 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 区域合作现状分析 三 区域合作趋势和目标 四 重点合作领域及空间布局 五 推进区域合作的思路与建议 第十九章 京津关系与协调发展 一 京津经济关系现状分析 二 京津经济优势比较 三 京津的协调发展 第二十章 京津唐都市密集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 京津唐都市密集区水资源配置 二 京津唐都市密集区水资源配置问题原因分析 三 京津唐都市密集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对策 第二十一章 京津唐都市密集区生态环境保护 一 京津唐都市密集区面临着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二 京津唐都市密集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