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农渔村建设(韩国农渔村的希望第三条道路)

新农渔村建设(韩国农渔村的希望第三条道路)

  • 字数: 93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韩)金振兟|译者:李丽秋
  • 商品条码: 780230310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5
  • 出版年份: 2006
  • 印次: 1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农渔村建设》一书不但介绍了韩国新渔农村建设运动的酝酿背景, 进行了韩国农渔村和农业政策的今昔对比,突出阐述了新渔农村建设的基本 精神、哲学源流、理念、目标和实践手段,而且书中还列举了具体的实施内 容和建设运动的主要成果,并从细节着手,详细介绍了新渔农村建设运动的 完善和发展方案,从制度方面、实施细则方面都做了具体的陈述,作者甚至 也提到了韩国“中央政府进行角色分工”的具体意见。韩国江原道的“新农 村建设”是以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和自律竞争为基本理念的实践哲学,是韩 国江原道农渔民为了在这个开放的世界和无限竞争的市场上生存下来,自己 寻找“新的出路”的美好挑战。当然“新农村建设”的根基是韩民族踏过的 文化土壤和对农业生产的传统价值,但它的质则是实际而非理论,是自律而 非他律。就此而言,“新农村建设”也会为中国的农民提供一些启示,这也 是本书作者所希望和笃信的。
作者简介
金振兟,江原道知事,江原大学名誉政治学博士、东国大学和汉阳大学兼职教授、加拿大亚伯达大学生名誉教授、中国吉林大学顾问教授。
目录
前 言 序 曲 超越时代变革的挑战   “农者天下之大本”是否已过时?   寻找我们“悠久的未来”   本立而道生 第一章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酝酿背景   一 韩国农渔村的今昔     绝对贫困与《PL480》时节     向全力提高大米产量迈进的农政     从乌拉圭回合开始的开放浪潮     农渔村结构调整项目——“新农政”出台     变化着的农渔村的空间潜能   二 韩国农渔村运动回顾     智德劳体4-H运动     “勤勉、自助、合作”的新农村运动     伽南农民学校,“不爱干活就别吃饭!”     互助运动   三 以现场的亲身体验为基础     日益悬殊的城乡差距     日积月累的泡沫     依赖性思考与自信的丧失     人力不足     1990年代农政方式的终结     地方农政的问题与局限性 第二章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基本精神   一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哲学源流     大前提——克服消极的思想意识     江原道的问题有江原道的解决办法——靠山吃山,靠田吃田     从以事业为中心转换到以人为本     向具有创造性知识基础的农渔村转型     从下面开始,从内部开始     彻底的特色化、差别化   二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理念与目标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理念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目标   三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实践手段     “先自律实践,后评价支援”原则的体制化     遵用社区发展原理     内生式发展论的引入     不可缺少的自治法规化 第三章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实施内容与成果   一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出台     从制定政策到宣布实施     心之起为意——日久弥新   二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实施内容     整体概要     新农村建设运动事例   三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主要成果     恢复自信和激发成就动机     提高居民自治力的教育效果     从根本上扩充农渔村的基础设施     培养农渔村领导干部的直接契机     农渔村人际和地域网络的扩大     “江原道品牌价值”的全国化 第四章 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完善和发展方案   一 制度方面     应定位为地区革新体制(RIS)     向实践“村庄综合发展计划”的体制延伸     对优秀村的双重优惠问题     关于同中央政府进行角色分工的意见     不易确保领导层     关于信息化   二 内容方面     对“新农渔村建设运动”的理解和认识不足     优秀村参选方式的政策局限性     提高奖金效率的问题     特色化和差别化表现不足     宣传及后续管理对策 跋 农渔村依然是我们的故乡   希望的理由——农者活着 日久弥新——韩国江原道知事金振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