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青少年的手机使用与家庭代际传播研究

青少年的手机使用与家庭代际传播研究

  • 字数: 27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朱秀凌
  • 商品条码: 97875203080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绪论 手机、青少年与家庭代际传播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时代背景:手机已经深深嵌入当代家庭生活之中 二 现实困惑:手机是促进亲子亲合,还是引发亲子冲突? 第二节 理论与现实价值 一 理论价值 二 现实意义 第三节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一 理论基础之一: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Modernity Theory) 二 理论基础之二: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Media Situation Theory) 三 概念界定 第四节 青少年·手机·家庭代际传播研究镜像 一 手机与青少年研究 二 家庭代际传播研究 第五节 问题框架与方法论 一 问题框架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权威消解:代际传播角色的重构 第一节 代际“数字鸿沟”:手机—新技术与代际差异 一 代际差异:两代人手机使用行为的比较 二 手机使用:代与代之间的“数字鸿沟” 第二节 权威消解:手机—新技术与文化反哺 一 角色转换:青少年对信息的主动接触 二 文化反哺:亲子互动与参与式学习 第三节 关系重构:手机—新技术与话语权力 一 话语表达:家庭事务的即时参与 二 关系重构:单向权威—双向权威 第二章 时空分离:代际传播时空的重塑 第一节 “在场”与“缺场”:后现代社会的时空分化 一 “在场”与“缺场”的对立并存 二 手机传播中“在场”与“缺场”的互动 第二节 “缺场的在场”与“在场的缺场”:代际传播中时空的分离 一 “缺场的在场”:亲子情感的联结 二 “在场的缺场”:亲子关系的疏离 第三节 控制与反控制:青少年“私人空间”的入侵与协商 一 流动的藏私:青少年“私人空间”的构建 二 控制与协商:亲子之间的边界管理 第三章 人机互动:代际传播渠道的变迁 第一节 身体·主体:代际传播中媒介技术的历史演变 一 口语媒介:“身体在场”的实时互动 二 书信媒介:“身体缺场”的延时互动 三 电子媒介:“身体缺场”的人机互动 第二节 即时互动:手机在代际传播中的运用 一 语音通话:面对面沟通方式的延伸 二 手机短信:言语传播方式的补充 三 手机QQ:思想动态的嘹望窗口 四 微信:丰富多样的亲情表达 五 手机微博:亲子互动平台的新拓展 第三节 人性化、技术化:代际传播中手机媒介的发展特性 一 人性化:媒介演化的趋势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