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货币哲学

货币哲学

  • 字数: 498
  • 出版社: 华夏
  • 作者: (德)西美尔著//陈戎女等译
  • 商品条码: 7508027809
  • 版次: 1
  • 页数: 431
  • 出版年份: 2002
  • 印次: 2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任何一个研究领域都有两条界线,在这两条界线上思想运动不再精确且 进入了一种哲学形式。认知的普遍前提条件,像每个特殊领域中的公理一样 ,不可能在认知领域之内把对前提条件的描述与检验转换成一门更为原则性 的科学。此门业已被置于无限之中的科学的目标就是:不带前提去思考—— 这也是为各门具体科学自身所拒绝的一种目标。因为具体的科学如果没有根 据,也就是说没有实质性的、方法论性质的前提的话,将寸步难行。哲学就 是描述与检验这些前提条件,它本身也不能彻底地超越这类前提条件。在这 里,每一个认识的终点都产生了一种绝对命令以及对不可明证性 (Unbeweisbare)的诉求,并且,鉴于可证明性的发展进步,此认识的终点从 来无法明确地固定下来。如果哲学领域的开端在这里好像被标记成精确的思 想运动的底线,那么其上限就在于,实证知识从来残缺片断的内容试图通过 明确的概念修补成一幅世界图景(weltbild),并力图关联到生活的整体。如 果诸门科学的历史实际上揭示出哲学的认知模式是初级的模式、是以一般的 概念对现象的一种纯粹的概括,那么这一暂时的过程在遭遇到某些问题—— 即那些特别是与精神生活的价值评断和最一般的关联有关的问题,对这些问 题我们迄今为止既无确定的回答、也无法摆脱——时,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的确,臻于完美的经验也不能取代哲学作为对实在的一种意义阐释、着色与 个人性的强调,同理,对现象的机械复制术的日趋完善也不会使视觉艺术成 为多余。
作者简介
陈戎女,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博导,比较文学研究所副所长。1999年获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3—2004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至今执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古希腊文学和历史、德国文化社会思想、电影评论与比较。著有《荷马的世界一一现代阐释与比较》(中华书局,2009年)、《西美尔与现代性》(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译著有格奥尔格·西美尔著《货币哲学》(综合卷) (华夏出版社,2002/2007年)。 文聘元,1969年生于湖南省桃江县,1998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被评为研究员,现在海南大学工作。已经出版的作品主要有:《直面人性》(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西方、东方与多元文化中的文学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欲望及其表达的形式——论<美狄亚>及其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货币哲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等等。并兼任100卷、5000余万字的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隋唐文明》工作委员会委员。 耿开君哲学博士(南开大学,1996),海南大学社科研究中心教授,从事中西哲学及其比较、基督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国文化的外在超越之路——论台湾新士林哲学》等。
目录
前言 分析卷 第一章 价值与货币 第一节 §实在与价值是相互独立的范畴,通过之我们的观念内容变成了世界图景 §客观价值的心理事实 §实践中的客观性作为主观价值之统一体的标准化或保证 §经济价值作为主观价值的客观化,对于直接享有[生活]的主体和对象之间的距离化有影响 §[经济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类比 §作为距离化(通过辛劳、放弃、牺牲)的经济活动,同时也克服距离 第二节 §交换是克服对象纯主观的价值意义的起因 §在交换中,事物彼此相互表现其价值 §通过把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交换,对象的价值被客观化 §交换作为生活形式,作为经济价值的条件,作为主要的经济事实 §实用理论与稀缺理论的还原 §价值与价格:社会确定的价格是客观上调整的价格的最初阶段 第三节 §经济价值在一种相对主义的世界图景中的排列 §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世界图景的草图示范 §无止境地构建证据,和循环求证以确证彼此的合法性 §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的客观性作为主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货币作为交换关系自主的表现,它将被需要的对象化为经济对象,并且建立了对象的可替代性 §按货币的价值稳定性、发展与客观性,对货币性质的分析 §货币作为一般的存在形式的物质化,依据之事物从它们彼此的相互关系中找到了其意义 第二章 货币的物质性价值 第一节 §作为货币度量价值的功能,货币具有一种内在价值表面上是必不可少的 §度量的问题 §有效货币的量 §货币有内在价值吗? §货币之纯粹符号特征的发展 第二节 §对货币质料之非货币性使用性的放弃 §反对符号货币的 第一个理由:货币与货物的关系——这将为过剩的货币制造内在价值——并不是可精确规定的;内在价值补救了这一缺憾 §反对货币仅是符号的 第二个理由:货币符号之无限的可增性;相对主义对货币数量之绝对界限的漠然处之,以及由此导致的错误 §货币的供应 §现实性作为对纯概念相互的限制 第三节 §货币从物质到功能的历史发展 §社拿互动及其结晶为特殊结构;买者、卖者与社会统一体——作为货币交往贸易的社会学前提——的一般关系 §货币方针:经济社会的大与小、集中与分散之于货币的物质特性的意义 §社会互动与交换关系:货币的功能有,它使商业易如反掌,它作为价值尺度的稳定性,它对价值的现金化和浓缩化 §经济社会的大与小、分散与集中之于货币的物质特性的意义 §货币向其单一职能的功能特征的过渡 §货币之物质性意义的下降 §货币之价值意义的上升 第三章 目的序列中的货币 第一节 §作为主客体之间有意识互动的目的性行动 §目的论序列的不同长度 §工具作为被强化的手段 §货币:最纯粹的工具 §货币之利用可能性的无限性 §财富的自然增值现象 §等量的金钱数额,作为一笔大宗财富的一部分与作为一小笔财富的一部分之间的差别 §货币能使其纯粹的手段特征成为那些不被社会圈子所容的人的领地 第二节 §手段变为目的的心理发展过程 §货币:手段变为目的的最极端的例子 §货币的目的特性倚赖于时代的文化趋向 §货币的目的论地位造成的心理后果 §贪财和吝啬 §奢侈 §禁欲式的贫困 §犬儒主义 §乐极生厌的态度 第三节 §货币的量即为货币的质 §风险机率的主观差异 §由于量变的原因造成质的不同结果的一般现象 §经济意识的阈 §在经济刺激方面的差异感受性 §在货币领域中外部刺激与情绪反应的关系 §[金钱]拥有者的人格统一性的意义 §形式与数量在物质和文化上的关系 §事物的量与质在物质和文化上的关系,以及金钱对此的意义 综合卷 第四章 个体自由 第一节 §自由与义务并存 §因义务而来的自由取决干义务是个人役务还是劳动产品而分级 §货币义务是与最大程度的自由协调一致的形式 §产权变更引入了价值最大化的问题 §文化发展增加了人们可以依赖的人的数量,同时降低了对特定个人的人身依附 §货币是人与人之间不涉个人的关系的载体,且是个体自由的载体 第二节 §占有是行动 §财产拥有与存在的相互倚赖 §借助于占有金钱这种相互倚赖被解除了 §不自由是诸种心理序列相互紧密的交织:当任何一个序列与其他诸序列最一般性地交织在一起时,不自由达到其最小值 §不自由应用到从经济利益而来的义务中 §自由就是在对事物的占有中清楚地形成自我 §货币占有对自我的无条件及有条件的顺从 第三节 §个人与占有的分化 §通过货币造成的空间距离化与技术的客观化 §个人总体从其个别的劳动成果分离出来,及其对劳动成果等价物造成的后果 §个体从集体中独立 §货币使新的聚合形式成其为可能;为特定目的而组成的团体 §货币经济与个人主义原则的一般关系 第五章 个人价值之货币等价物 第一节 §偿命金 §对人的估价从功利主义的向客观的、绝对的估价过渡 §罚金与文化发展阶段 §人的分化之进展与货币的不偏不倚之进展,这是它们越来越不相称的原因 §买卖婚姻 §买卖婚姻与妇女价值 §男女性别的劳动分工,以及嫁妆 §货币与卖淫现象的典型关系,其发展可类似于偿命金的发展 §为钱结婚 §贿赂 §凸出的理念与货币 第二节 §从内容确定的权利向支付货币需求的转化 §强制性要求 §实物价值转化为货币价值 §自由之负面意义和个体被根除 §个人劳动成果与货币等价物之间的价值差异 第三节 §“劳动货币”及其基本原理 §无偿的脑力劳动成果 §劳动量不等导致劳动类型的不同 §体力劳动作为计算劳动的单位 §脑力劳动的价值简化为体力劳动价值 §劳动实用性的差异——反对“劳动货币”的观点;借此促进对货币意义的理解 第六章 生活风格 第一节 §通过货币经济促成的理智功能对情感功能的优势 §生活风格之无特性和客观性 §理智与货币的双重角色:关于二者超个体的内容 §理智与货币的双重角色:关于二者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功能 §货币与法律、逻辑之理性主义的关系 §现代的算计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概念 §物质文化的上升和个体文化的滞后 §思想的物化 §劳动分工是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彼此分歧的原因 §主观文化偶而的优势 §货币与这些相对立运动的载体的关系 第三节 §自我与诸事物间距离的变化——生活风格差异之表现 §距离增大和距离缩小的现代趋势 §货币在这一双向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信贷 §技术的宰制 §生活内容的节奏或对称,及其对立面 §节奏与对称的前后继替和同时并存 §货币作为节奏与对称的类似物、作为其载体的发展 §生活的速度与变化,以及货币贮存的速度与变化 §金钱往来活动的集中 §价值的现金化 §恒定和运动:理解世界的范畴,这两个范畴在存在的相对性中的综合 §货币是存在之相对性的历史象征物 重要术语与人名对译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